咏怀(其十)

王母有小女,其名为婉罗。

教我玉胎篇,俯仰餐太和。

玉颜争皦日,吐词如鲜葩。

神明所膏沐,物物成丹砂。

还开偃月炉,纯阳生紫芽。

合散皆文章,一气如朝霞。

神仙多诙谐,与龙为变化。

出入太无中,真道苦不华。

哀彼世路人,白发空婆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怀(其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仙界的向往与对人间现实的感慨。

首先,“王母有小女,其名为婉罗”,以神话中的王母形象引入,暗示了仙境的存在,婉罗作为王母之女,预示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教我玉胎篇,俯仰餐太和。” 描述了婉罗传授给诗人关于宇宙和谐之学,诗人通过俯仰之间,吸取天地间的和谐之气,象征着精神上的修炼与提升。

“玉颜争皦日,吐词如鲜葩。” 以日光下玉颜的对比,以及婉罗言语的生动比喻,展现了她言辞的美妙与灵性。

“神明所膏沐,物物成丹砂。” 指出神明的恩泽使得万物化为丹砂,暗含了转化与升华的主题。

“还开偃月炉,纯阳生紫芽。” 偃月炉象征炼丹的器具,纯阳生紫芽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与成长,进一步强调了转化与新生的过程。

“合散皆文章,一气如朝霞。” 表达了万物的聚合与分离都如同文章般有序,而这种秩序如同朝霞般绚烂多彩,寓意着自然规律的美与和谐。

“神仙多诙谐,与龙为变化。” 神仙的生活充满趣味,与龙一同变化,体现了仙界生活的自由与快乐。

“出入太无中,真道苦不华。” 描述了神仙在太无之中自由出入,但真正的道却难以彰显其华彩,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深沉思考。

“哀彼世路人,白发空婆娑。” 最后,诗人对世间行人的悲哀表示同情,感叹他们虽已白发苍苍,却未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仙界与人间、理想与现实、生命与真理的思考与感悟,既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十一)

山人酌流霞,浮杯菖蒲溪。

笑我不肯饮,容颜无光辉。

桃花恃春阳,松柏有霜威。

白云多变化,讵随鸿鹄飞。

请谢阴长生,何恋紫房为。

吾心似秋月,皎洁谁能知。

形式: 古风

咏怀(其十二)

芳风起池塘,花逐鸳鸯飞。

明月何娟娟,为君扬蛾眉。

请弹石上琴,更酌黄金卮。

蓬莱水已竭,麻姑鬓成丝。

芙蕖自有英,何慕松楸为。

松楸凌霜雪,虚名将安归。

形式: 古风

咏怀(其十三)

危冠切青霞,长裾扫八裔。

我岂学游仙,逍遥自无外。

日月在掌中,收来有六辔。

顾谓王子乔,至道须神契。

四海如镜明,何劳去昏翳。

形式: 古风

咏怀(其十四)

溪谷何多风,猿猴鸣相追。

兔丝无断绝,百尺绿松枝。

调琴苦弦急,望远苦心悲。

断发逃荆蛮,三载不得归。

岂无骨肉亲,金尽天性亏。

世路皆太行,履道吾何之。

神鸾冲高天,毋使鸒鸠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