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怀(其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仙界的向往与对人间现实的感慨。
首先,“王母有小女,其名为婉罗”,以神话中的王母形象引入,暗示了仙境的存在,婉罗作为王母之女,预示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教我玉胎篇,俯仰餐太和。” 描述了婉罗传授给诗人关于宇宙和谐之学,诗人通过俯仰之间,吸取天地间的和谐之气,象征着精神上的修炼与提升。
“玉颜争皦日,吐词如鲜葩。” 以日光下玉颜的对比,以及婉罗言语的生动比喻,展现了她言辞的美妙与灵性。
“神明所膏沐,物物成丹砂。” 指出神明的恩泽使得万物化为丹砂,暗含了转化与升华的主题。
“还开偃月炉,纯阳生紫芽。” 偃月炉象征炼丹的器具,纯阳生紫芽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与成长,进一步强调了转化与新生的过程。
“合散皆文章,一气如朝霞。” 表达了万物的聚合与分离都如同文章般有序,而这种秩序如同朝霞般绚烂多彩,寓意着自然规律的美与和谐。
“神仙多诙谐,与龙为变化。” 神仙的生活充满趣味,与龙一同变化,体现了仙界生活的自由与快乐。
“出入太无中,真道苦不华。” 描述了神仙在太无之中自由出入,但真正的道却难以彰显其华彩,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深沉思考。
“哀彼世路人,白发空婆娑。” 最后,诗人对世间行人的悲哀表示同情,感叹他们虽已白发苍苍,却未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仙界与人间、理想与现实、生命与真理的思考与感悟,既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