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其二)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翻译

华丽的灯舫在华星闪烁的江面,停靠在崖山碇口,官军包围的地方。
明亮的璧月如圆盘,银花焰火短暂,春天的事物变化如此迅速。
麟洲水浅,鳌山景色流淌,愁绪如同汨罗江夜晚的雨滴。
还记得,那美好的时光,当时的邺下仙人们。
如今却无法改变,元正元宵夜,只觉得像月圆之夜。
街头巷尾观看花灯,鼓声回荡,都增添了几分哀伤。
传递柑果的手已冰冷,漏壶中的水滴尽,又是一年过去。
空自记得,那句弓弦紧绷的话语,仿佛虞姬的遗言。

注释

灯舫:装饰华丽的船。
崖山碇口:历史地点,可能有战事。
官军:朝廷军队。
璧月:明亮的满月。
麟洲:地名,可能有清幽之意。
鳌山:形容山势险峻或壮观。
汨罗夜雨:比喻愁绪深重。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刻和景色。
元正元夕:元宵节。
团街转鼓:热闹的街市,鼓声不断。
传柑袖冷:传递柑橘的动作,暗示岁月流逝。
吹藜漏尽:漏壶中的水滴完,表示时间流逝。
弓弯一句:比喻紧张的情境或话语。
虞兮语:可能指《史记·项羽本纪》中虞姬的告别之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永遇乐(其二)》。诗中通过对灯舫、星月、春景等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官军围攻和个人愁苦情绪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战乱与个人的哀伤感受。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战争中仍不失诗意的景象,战乱中的夜晚,灯光和繁星映照着河岸,而官兵正在包围之中,明亮的月亮与短暂的花朵都无法掩盖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这里诗人通过对水面和山势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哀愁,就像连绵不绝的夜雨一样难以排遣。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这几句回忆起过去那美好的时光,那些美好时刻和朋友们的聚会,如今都已成为了记忆。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诗人表达了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以及在元宵之夜,只能在小庙中观赏灯会,与过去的美好时光相比,现在的一切都似乎只增添了更多的哀愁。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这几句通过对寒冷果实、衣袖和时间流逝的描写,再次强调了时光易逝,个人无力回天的情感,以及诗人对往昔美好语言(如《虞兮》这类古代诗歌)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战乱、春节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局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汉宫春(其一)壬午开炉日戏作

雨入轻寒,但新篘未试,荒了东篱。

朝来暗惊翠袖,重倚屏帏。

明窗丽阁,为何人、冷落多时。

催重顿,妆台侧畔,画堂未怕春迟。

漫省茸香粉晕,记去年醉里,题字倾敧。

红炉未深乍暖,儿女成围。

茶香疏处,画残灰、自说心期。

容膝好,团栾分芋,前村夜雪初归。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汉宫春(其二)岁尽得巽吾寄溪南梅相忆韵

疏影横斜,似故人安道,只在前溪。

年年望雪待月,漫倚吟矶。

千红万紫,到春来、也是寻思。

君不见,永阳江上,残梅冷雨丝丝。

有几情人似我,漫骑牛卧笛,乱插繁枝。

市门索笑憔悴,便作新知。

城楼画角,又无花、只落空悲。

但传说,寿阳一片,何曾迎面看飞。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玉楼春(其一)侯仲泽约饮螺山灵泉寺,余与邓中甫候久,欲暮,归,归而侯至寺,相失

霜风不动晴明好。探梅有约城东道。

桥边失却老仙期,城门落日人归早。

野田一望迷芳草。除是腾空君后到。

立马三周黛佛头,参差中路令人老。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玉楼春(其二)乙酉九日

龙山歌舞无人道。只说先生狂落帽。

秋风亦是可怜人,要令天意知人老。

菊花不为重阳早。自爱古人诗句恼。

与君郑重说□□,残年惟有重阳好。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