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鬓》由明代诗人张嗣纲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首句“六十年来鬓已斑”,诗人以自己经历的岁月为背景,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沧桑,鬓发斑白是岁月痕迹的直观体现,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无情。
接着,“是非名利总无关”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认为在漫长的生命旅程中,是非得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应成为束缚心灵的枷锁。
“兴来吟首诗随意,乐处衔杯酒壮颜”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在兴致来时,吟诗作赋,随性而为;在快乐之时,举杯畅饮,让笑容满面。这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而非物质财富的追求。
“境僻莫嫌茅屋小,心宽何论布衣单”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环境与物质条件的淡然态度。即使身处偏远之地,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只要心境开阔,便不会在意外在的贫乏。这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以及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低度化。
最后,“世间多少英雄者,要买偷閒两字难”则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在功名利禄的追逐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平静与放松?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同情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体验的描绘,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精神境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