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八)

霜松无悴色,春花有馀姿。

勿以春花妍,弃彼霜松枝。

悠悠风尘中,始见达士奇。

公田可种秫,弦歌聊尔为。

意倦即归去,五斗何能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名为《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八)》。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霜松”与“春花”进行对比,寓意深远。

首句“霜松无悴色”,描绘了霜雪覆盖下的松树依然保持其青翠的色泽,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恒的生命力。接着,“春花有馀姿”则以春天盛开的花朵作为对比,展现其短暂而绚烂的美丽。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永恒与瞬间、坚韧与脆弱之间关系的思考。

“勿以春花妍,弃彼霜松枝”,这两句强调了不应仅因春花的美丽而忽视了霜松的坚韧。春花虽美,但生命短暂;霜松虽无华丽之姿,却能在严冬中挺立,象征着持久的价值和内在的美德。

“悠悠风尘中,始见达士奇”,在纷扰的世事中,诗人发现了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他们如同霜松一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自我,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公田可种秫,弦歌聊尔为”,这里提到的“公田”可能是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而“秫”是一种用于酿酒的谷物,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自然、满足于内心世界的生活态度。同时,“弦歌”代表了音乐与诗歌,是精神生活的体现,诗人借此表达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

最后,“意倦即归去,五斗何能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认为物质的束缚(如“五斗米”所代表的微薄收入)并不能限制内心的自由。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个人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对自由与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九)

凉飙起木末,尊酒聊独开。

开尊念故友,亦复伤我怀。

翻然蹈东海,甘与时世乖。

岂比为佞者,日夕常栖栖。

如何事与迹,零落归涂泥。

诛奸无董狐,志怪空齐谐。

安知万世下,善恶无谬迷。

不如日饮酒,勿使肠九回。

形式: 古风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十)

轻风飏高帜,摇摇城西隅。

杖藜沽一醉,雨霁泥满涂。

欲借东家驴,泥滑不敢驱。

归来取败榼,怅然沥其馀。

一醉不易得,醉乡真可居。

形式: 古风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十一)

昔为饥所驱,束书涉远道。

俯仰四九年,少壮忽已老。

引杯沃衰颜,杯尽颜复槁。

人生如电露,安得长美好。

所以彼至人,达生以为宝。

形全精不亏,高蹈八极表。

形式: 古风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十二)

醉中忘世事,犹有酒醒时。

未醒辄复醉,乃得与世辞。

伯伦颂酒德,佳趣端在兹。

云何礼法士,闻风独迟疑。

浊酒聊可恃,渊明不吾欺。

去去勿复道,有酒吾中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