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德基归省

苦学怜君最少年,传毡况是隐君孙。

屏山仰止来千里,杜曲分流溯一原。

奇字政须询故学,力行无愧守空言。

西风一夜归心切,知有慈亲独倚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为友人杜德基归省所作,表达了对杜氏年轻才俊的赞赏和对其回家探望祖辈的深深祝福。首句“苦学怜君最少年”赞扬了杜德基在年纪轻轻时就勤奋好学,显示出他的上进心。次句“传毡况是隐君孙”则强调了他的家族背景,暗示他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屏山仰止来千里”描绘了杜德基长途跋涉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杜曲分流溯一原”则借杜甫的典故,寓言杜德基此行如同杜甫流连山水,追寻源头,寓意其志向高远。

“奇字政须询故学,力行无愧守空言”鼓励杜德基在学术上深入探究,实践学问,而非空谈理论,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严谨态度的推崇。

最后两句“西风一夜归心切,知有慈亲独倚门”以秋风和慈母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杜德基归家急切心情的理解,以及对家中长辈的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赞美又寄寓深情的送别诗,展现了蓝仁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的尊重。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送彦材居贞(其一)

二郑才名世并传,自成同气亦家贤。

石渠有待书重校,宣室遥知席欲前。

对雪肯过安道里,临风长望季鹰船。

春光浩荡青云阔,目送双鸿上九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彦材居贞(其二)

闽关西去度嵯峨,下有轻舟入浙河。

春日山川开雨雪,旧时滩濑减风波。

玉堂莲炬须分直,茅屋村醪许重过。

臃肿自惭山下木,老枝空干倚岩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朱孟舒(其一)

秋风送别出闽关,老桂吹香拂马鞍。

分教往年曾北上,司征此日又南还。

词林已富三冬学,云路终期九万抟。

愧我无成头白尽,紫芝黄叶共空山。

形式: 七言律诗

送朱孟舒(其二)

穷乡渐老不趋时,短褐飘萧两鬓丝。

秋色黄花聊写兴,阳春白雪愧来诗。

分毡潞水惊文采,携酒芝山访武夷。

不为送行徵一语,巷南巷北未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