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符锡所作,题为《和罗二守山中累有戒心之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威镇百粤胜重扃”,以“镇”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环境的庄严与宁静,仿佛是自然界的守护者,镇守着这片土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荆犬犹闻夜不惊”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中之犬比作荆棘丛中的犬,即使在夜晚也无惧于外界的干扰,象征着山中生活的自由与宁静。
“老去风光真荏苒,朅来时俗厌将迎”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厌倦,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这里“荏苒”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而“厌将迎”则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应酬的反感,向往简单纯粹的生活。
“戒心稍喜囊中净,狎鸟兼忘物外情”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态度。通过“戒心”二字,暗示了作者在面对外界诱惑时保持警觉的心态,而“囊中净”则可能指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简朴。同时,与鸟儿亲近,忘记外界的纷扰,体现出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以及对物外之情的淡泊。
最后,“谁继汝南耆旧传,付他乡论十分平”两句,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得到理解和认同的愿望。这里的“他乡论”,可能指的是作者希望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态度能够被外界所接纳和理解,实现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