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杯乐.春游和六禾

住柳湖边,开花陌上,游情唤起。

便翻尽、年年粉本,都人争看,风光良是。

山残水剩无才思。拥凌波路,添了几分罗绮。

放怀须仗,半面嘶骢未已。池馆逞、家家芳霁。

怕尚勒余寒欺梦底。

想蝶外、别绕春宽,羁鸿竞出深苇。

甚识遍、倡红冶翠。依旧觅、闲吟闲醉。

愿处处,休误了、番风次第。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柳湖边的美景,诗人寓居于此,花开陌上,游兴大发。他欣赏着繁花似锦,市民们争相观赏,感叹景色之美。然而,面对山水之间的残冬余寒,诗人的才情似乎也受到了些许影响,只能在罗绮簇拥的道路上稍作停留,骑马畅游。池馆内外,家家户户都在享受春日的晴朗,但诗人担心寒冷还未完全消退,可能会影响梦境。

他想象蝴蝶翩翩,春意盎然,连羁旅的鸿雁也飞入了茂密的芦苇丛中。诗人感叹于春色之盛,不仅限于倡楼歌妓的红绿之地,更希望能在闲适的环境中尽情吟咏醉酒,享受这番春风次第的变换。他提醒自己,无论何处,都不应错过这春天的美好时光。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流露出对春光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殢人娇.瓶桃再和

散髻吹笙,便有仙家旧意。谁提起、曲中遗事。

东风昨夜,换玉奴屏绮。探洞钥、别来几番人世。

箧扇春香,笺书锦水。还他在、也应憔悴。

如舟小屋,想壶中天地。都不数、当时细腰宫里。

形式:

阳春

语烟消,文纱静,茵麝暗熏晴燠。

枝上好莺声,来相唤、乱拂窗绣傍蛾绿。艳游差足。

先试著、摺花裙幅。

何似永日闲门,任风光笑人幽独。

待凭遍危栏、平芜尽,青障起、高楼更矗。

斜阳匆匆不管。近黄昏、断恨仍续。伤心正著倦目。

问社燕、新来谁宿。奈忙里、又理浮生话,嬉春院烛。

形式:

霓裳中序第一

堂开望去客。旧笛凄凉抛未得。清昼不堪梦役。

渐迟暮番风,山城寒食。鹃红故国。

看泪痕、花上犹滴。逡巡处、一双绣蝶,俯仰又陈迹。

颜色。画图曾识。过几个、黄昏怕觅。清谈聊对破寂。

往事开元,满座头白。断云沉雁北。

但暗里、泉华自恻。村垆近、消他一醉,也胜醒时忆。

形式:

三姝媚.六禾见示催柳词,为和一解

鞦韆墙外道。为佳人凝妆,黛蛾羞扫。

采绿汀州,半李婚桃嫁,燕莺频报。

病损腰支,应懒斗、罗裙芳草。

往事销魂,谁挽青春,教伊年少。金缕秋娘歌了。

听翠笛声中,几多情调。

莫是东风,到有时才尽,剪刀难巧。

劝酒光阴,空泪眼、当筵残照。

第一相思无奈,樊姬俊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