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九首(其七)

小楼人去,是谁教明月,照向空房。

一夜梅花千里梦,无言独自昏黄。

雁不笺愁,蛩难絮恨,尘满旧琴囊。

朝来鹊噪,邻家夫婿还乡。

犹记帘底牵衣,尊前阁泪,此际怕思量。

病骨天寒无一把,消受薄薄衣裳。

卿自须怜,侬还是福,镜里守容光。

少年过也,不成长恁疏狂。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九首(其七)》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深沉的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小楼人去”便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主人公独处小楼,身边已无陪伴之人。接着“是谁教明月,照向空房”,以明月的清辉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月光似乎成了情感的寄托,将主人公的思绪引向远方。

“一夜梅花千里梦,无言独自昏黄”两句,运用了梅花与梦境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在梦中与远方亲人相聚的愿望,但醒来后却只能面对现实的孤独与黯淡。梅花的开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在这位主人公心中,却只能化为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雁不笺愁,蛩难絮恨,尘满旧琴囊”三句,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雁与蛩分别代表了传递消息与诉说心事的使者,但在主人公这里,它们都无法传达或化解心中的愁绪与怨恨。旧琴囊的尘封,象征着往日欢愉时光的逝去,以及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失落。

“朝来鹊噪,邻家夫婿还乡”两句,通过邻家喜讯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朝起时分,喜鹊的鸣叫本应带来吉祥,但对于主人公而言,却是更加深重的孤独感的体现,因为这声音仿佛提醒她,自己所期待的团聚并未到来。

“犹记帘底牵衣,尊前阁泪,此际怕思量”三句,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帘底牵衣的温馨场景与尊前阁泪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病骨天寒无一把,消受薄薄衣裳”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疲惫,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也无法得到温暖的慰藉。这里的“一把”既指实际的衣物,也暗喻了对温暖情感的渴望。

“卿自须怜,侬还是福,镜里守容光”三句,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期许与自我安慰。她意识到自己需要自我怜悯,同时也认为自己仍有幸福可寻,即使是在镜中守望自己的容颜,也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坚持。

最后,“少年过也,不成长恁疏狂”两句,以对过去的回忆结束,提醒自己不应再像年轻时那样放纵,而是要珍惜眼前,面对现实。整首词在深情与理智之间找到了平衡,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又展现了对未来的理性思考。

综上所述,《念奴娇九首(其七)》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离别与思念中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深切渴望与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22)

蒋敦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九首(其八)

洞箫吹罢,记前身明月、今生才子。

何物能销愁万古,大抵情之一字。

花底闻声,尊前对影,商略浑无计。

东风昨夜,画桥杨柳眠起。

我自倦旅江湖,但少年飘荡,中年蕉萃。

画壁双鬟词一卷,赢得狂名而已。

海水天风,琼楼玉宇,绝调君能继。

碧云日暮,山中同采兰芷。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九首(其九)

黄河东走,落天上一曲、一千余里。

银汉秋高通地脉,有客乘查而至。

摘袖星青,鸣机锦绿,舵转红霞尾。

浩然风露,不知今夕何世。

从此传遍人间,七月七日,牛女长相会。

恩眷神仙犹未断,脉脉盈盈一水。

色界分明,情天缥缈,云海愁无际。

平生凿空,归来还报天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摸鱼儿五首(其一)

过清明、画桥人散,天涯知渐春暮。

名花一半东风恶,又被无情丝雨。愁几许。

算只有、垂杨尚劝流莺住。海棠怨否。

问靓影谁怜,别来数日,泪眼竟无语。

芳菲节,重忆秋千何处。楼高终把人误。

鸳鸯照水横波媚,换了凄凉鸥鹭。应更苦。

纵盼断、江潮不见双鱼素。如今倦旅。

但酒病诗医,魂消梦受,目送乱红去。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五首(其二)

荡湖烟、红窗六柱,满湖都是花气。

芳魂一缕随风引,值得此中销未。情早系。

爱生小、吴娘秪抱鸳鸯睡。珠帘近底。

有眉语些些,鞋尖叠叠,幽怨凤箫寄。

山塘路,十载青衫蕉萃。画船听雨曾记。

寻前便解相思苦,不待管弦终矣。临别意。

怕黛点、飞霜夜夜吹鹃泪。蘋波又起。

似重见春人,回身碧玉。依约好年纪。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