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三首(其三)

九日当年菊蕊迟,今年庭下半芳菲。

禾收原野将成廪,枫落江湖欲授衣。

何处好山饶胜概,拟携家酿趁晴晖。

病衰不复能搜句,聊插红萸满帽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当年重阳菊花开得晚,今年庭院中已半是芬芳。
田野里的稻谷已收割,准备装满仓库,江边枫叶飘落,预示着换季和送寒衣的时候。
哪里有美景可赏,我打算带着自家酿的酒趁着晴天去欣赏。
因病体衰弱,我已不再能写出佳句,只随意插上红萸,满帽而归。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
菊蕊迟:菊花开放较晚。
半芳菲:庭院中花草盛开。
禾收:稻谷丰收。
成廪:装满仓库。
枫落:枫叶落下。
江湖:泛指江河湖泊。
欲授衣:暗示秋凉,准备冬衣。
好山:美丽的山景。
胜概:壮丽的景色。
病衰:身体衰弱。
搜句:创作诗句。
聊:姑且,随便。
红萸:红色的茱萸,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满帽归:满头插着茱萸归来。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庭院中的菊花,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感。"九日当年菊蕊迟,今年庭下半芳菲"两句中,“迟”字暗示了去年的菊花开放较晚,而“半芳菲”则描绘出今年菊花虽未完全盛开,但已有一半处于美好的状态。

接着,“禾收原野将成廪,枫落江湖欲授衣”两句,景象转向田间和自然。"禾收"表明秋收的季节已经到来,而“原野将成廪”则预示着丰收即将到来的喜悦。另一方面,“枫落”指的是枫叶纷飞,而“江湖欲授衣”则是比喻自然界在为冬日赋予大地以温暖的外衣,生动形象。

诗人随后提问"何处好山饶胜概",表达了对美好山川的向往和寻觅。在“拟携家酿趁晴晖”中,则流露出一种逃离尘世、隐居自然之中的愿望。"病衰不复能搜句"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因病痛而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轻松地创作诗词,表达了对诗歌创作能力减退的无奈。

最后,“聊插红萸满帽归”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在此处“聊”字带有一种调侃和自嘲意味,似乎在说即使无法再写出美好的诗句,也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如插戴花朵来装饰自己,以此作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流露出诗人对于时间、创作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九月十四日登崇山晚归

阳精天际灭,暮色望中生。

岚气侵衣薄,山风堕叶轻。

林空霜月迥,沙白夜江明。

云里相呼雁,翩翩尚远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入瞿塘峡

瞿塘深窈窕,翠气晓空濛。

乱石增惊浪,长滩激迅风。

舟行天堑内,身在夹城中。

绝壁皆侵汉,于兹识禹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十二月二十一日赠沃令

讼庭无事长苔衣,卧听松风白昼迟。

纸帐乱纹龟壳皱,道衫深绿鹤翎垂。

尘犀挥处论前史,香篆销时理秘辞。

官长既閒春亦早,玉梅初绽两三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又次韵四首(其四)

篇章虽漫往,悃愊讵能通。

待子应无恙,临池定有功。

绮疏群大杪,倒影乱流中。

何日陪康乐,登临兴未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