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回想起天台山之行,搬家到海岛上空荡荡。
观赏严寒中翠绿的琪树,雪薄处石桥相连通。
在飞瀑外漱口洁齿,晨光中餐食朝霞美景。
最终期望在赤城中相会,披上大衣与你共融。

注释

却忆:回忆起。
天台:天台山,代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移居:搬家,迁移居住。
海岛:海中的岛屿,此处泛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空:空旷,空荡荡,形容孤独或缺少什么。
观:观赏,观看。
寒琪树:耐寒而青翠的树木,比喻坚韧美好的品性。
碧:绿色,这里形容树色。
雪浅:雪不深,表明是初冬或雪后初晴。
石桥:用石头建造的桥梁。
漱齿:漱口清洁牙齿。
飞泉:飞泻的瀑布。
餐霞:食霞,比喻吸取自然精华或修道生活。
早境:早晨的景色,也指清新的环境。
终期:最终期待,希望将来。
赤城:红色的城墙,这里可能象征理想的居住地或心灵归宿。
披氅:披上大氅(外套),一种古代长袍,这里表示迎接或准备做什么。
君:你,指朋友或伴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状态。开篇“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两句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寂静自然之地的向往和记忆,天台山作为道教名山,此处可能象征着精神上的追求与净化,而“移居海岛空”则显示了一种清高脱俗的生活选择。

接着,“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琪树在严冬之际依然郁郁葱葱,显得格外坚韧,而“雪浅石桥通”则透露出一丝温暖和通达。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诗人在飞泉之外漱口,表明了一种清洁与净化,而“餐霞早境中”则是对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享受。

最后,“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赤城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或理想之地,而“披氅与君同”则表明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和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凡脱俗、与道相合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金山寺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旅次夏州

嘶马发相续,行次夏王台。

锁郡云阴暮,鸣笳烧色来。

霜繁边上宿,鬓改碛中回。

怅望胡沙晓,惊蓬朔吹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旅次寄贾岛兼简无可上人

相思边草长,回望水连空。

雁过当行次,蝉鸣复客中。

壮年看即改,羸病计多同。

傥宿林中寺,深凭问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浙江夜宿

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

远狖啼荒峤,孤萤溺漫流。

积阴开片月,爽气集高秋。

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