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陈总领五首(其二)

太宗造唐刬隋乱,仁义结民过炎汉。

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

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

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宗平定隋朝动乱,仁义之政超越汉代的辉煌。
胡人小辈忘恩负义,违背天道,忠义之士各地奋起抗争。
唉,将领失去军纪约束,百万秦人多数命丧黄泉。
历史如浮云般变幻无常,没想到前人的教训眼前就能看到。
昔日潼关颂扬功臣,如今襄阳又传皇甫的佳话。

注释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仁义:指施行仁爱与正义的政策。
炎汉:指汉朝的盛世。
胡雏:对敌方的蔑称,此处指入侵者。
逆天纪:违反天道,违背自然法则。
忠义回天:忠诚和义举挽回危局。
纪律:军队的规章制度。
秦人:指唐朝的秦地人民。
鬼:形容死亡。
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前车:前人的经验或教训。
潼关:古代关隘,位于陕西。
歌舒:歌颂功臣舒国治(唐代名将)。
襄阳:今湖北襄阳,历史上曾有皇甫谧(东晋名臣)的事迹。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历史事件和颂扬英雄事迹的诗歌,通过对比古今、忠义与背叛,以及个人英勇与集体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和强烈的情感态度。

“太宗造唐刬隋乱”一句,点明了唐太宗李世民平定隋朝混乱的英雄业绩。“仁义结民过炎汉”则进一步表达了太宗以仁义治国,赢得百姓支持,超越古代夏、商、周三代文明之盛。

“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两句,通过对比胡人的不忠与忠诚者的英勇,强调了正义力量的胜利和普遍性。这里的“胡雏”可能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他们背弃了朝廷的恩惠,而忠义之士则如四面八方涌现,回归天道。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一句,对历史上的某位君主失去法制、导致民众大伤的事件表示惋惜。这里所指的可能是秦朝的暴政,导致百姓大量死亡。

接下来的“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两句,则表达了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和对未来变迁的警觉。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叹时光飞逝,以及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差异,并从中汲取智慧。

最后,“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两句,可能是在回忆古代英雄或诗人在某地吟唱诗歌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下襄阳地区某位名将(皇甫)战功的赞颂。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呈陈总领五首(其一)

旄头欃枪锐冲击,杀气隆隆半天黑。

千家悲哀万家哭,唐邓征魂招不得。

北斗移杓向西指,八月风高塞尘起。

大军忠义赴襄阳,飞鸟潜鱼未知死。

黔黎殷忧痛无策,愿得空中降韩白。

呜呼何代无奇才,世间未有黄金台。

形式: 古风

张帅干席上口占

海树婆娑日出东,一年穷处已残冬。

春衫湿到西湖雨,魂梦觉来长乐钟。

梅掷白英楼压凤,灯挑红焰剑缠龙。

便教分阃持麾去,未惬平时锦绣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投诚斋(其一)

省斋去国艮斋老,不独宣尼叹乏才。

试数诸公有名者,庐陵那得两诚斋。

形式: 七言绝句

怀古四首为知己魏倅元长赋兼呈王永叔宗丞戴少望(其一)

言理不可求,吾将讯苍苍。

草木被春华,松柏遭摧伤。

才高未为福,名大或不祥。

煌煌太史公,逸气横八方。

瑞麟出非时,巷伯终见戕。

晏婴不可作,鲍叔遥相望。

发愤著春秋,掩夺日月光。

文章诚可传,毁辱庸何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