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
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诗人张籍在唐朝时期创作。从内容来看,诗中的“我”与一位佛门修行者道别,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远去之人的祝愿。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 这两句设置了送别的情景,诗人在京城居住已久,而今朝却要目送一位朋友独自远行。这里,“几夏”表达了一段不短的时光,而“独远归”则显得分外凄凉。
“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这两句描写了佛僧的修行生活。“四分律”是佛教戒律的重要组成,而“七条衣”则是出家人的简单服饰。这两句话突出了被送别者是一位恪守戒律、清净自守的佛门人士。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溪寺”、“沙田”都是自然与宗教和谐共生的场所,而“黄橙熟”与“紫芋肥”则是对当地农作物丰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长与期待的情感。
“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最后两句写出了送别时的道路与行人稀少的场景。“九龙潭”可能是通往远方的必经之路,而“同去客应稀”则意味着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送别一位朋友,更是在表达一种对于行者的不舍与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状态的精细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修行生活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世界的无限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日暮远归处,云间仙观钟。
唯持青玉牒,独立碧鸡峰。
阴涧长收乳,寒泉旧养龙。
几时因卖药,得向海边逢。
独向长城北,黄云暗塞天。
流名属边将,旧业作公田。
拥雪添军垒,收冰当井泉。
知君住应老,须记别乡年。
海上去应远,蛮家云岛孤。
竹船来桂浦,山市卖鱼须。
入国自献宝,逢人多赠珠。
却归春洞口,斩象祭天吴。
借问炎州客,天南几日行。
江连恶溪路,山绕夜郎城。
柳叶瘴云湿,桂丛蛮鸟声。
知君却回日,记得海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