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再送黄醇甫四川制干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未冠声名璧水流"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黄醇甫年轻时已有如美玉般的声誉,犹如流水般清澈传扬。接着,诗人用"已嗔袍笏壮龄收"表达对黄醇甫过早承担重任的惋惜,暗示他的才华被过早地纳入官场。
"更堪绿鬓劳乌绶"进一步强调黄醇甫年纪轻轻就承受着繁重的官职,"绿鬓"象征年轻的黑发,"乌绶"则是古代官员的黑色丝带,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仕途艰辛的同情。"好去青天上碧油"则祝愿他在广阔的天空中施展才华,寓意前程似锦。
"百岁重亲谁得似,十年三策未经酬"表达了诗人对黄醇甫亲情的珍视,认为无人能及他与家人的深厚感情,同时感慨他尚未充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诗人鼓励黄醇甫归乡后尽情畅谈人生,不要忘记东阳的沈隐侯,这可能是一位对他有恩或启发的人,希望他不忘初心,保持谦逊。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又有对其仕途的关切和期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才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