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六首(其二)

美人涉江来,遗我云和琴。

朱丝縆玉轸,古意一何深。

长歌和清弹,三叹有遗音。

逸响随风发,高高不可寻。

奈何俚俗耳,折杨悦哀淫。

此道弃捐久,沉吟独伤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六首(其二)》由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通过对美人赠琴的场景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与对世俗浅薄品味的感慨。

首句“美人涉江来,遗我云和琴”,以美丽的女子涉水而来,赠送珍贵的云和琴为开端,营造出一种高雅而神秘的氛围。云和琴,古代名琴之一,象征着高洁的艺术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着,“朱丝縆玉轸,古意一何深”两句,细致地描绘了琴的构造与古朴韵味。朱丝缠绕在玉制的琴轴上,不仅展现了琴的材质之美,更蕴含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深远。

“长歌和清弹,三叹有遗音”则描绘了诗人弹奏琴曲的情景,通过“长歌”与“清弹”的对比,表现了音乐情感的丰富与深邃。三叹之后,余音袅袅,仿佛能触及心灵深处,引人深思。

“逸响随风发,高高不可寻”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美妙与难以捕捉的特性。逸响,即超脱寻常的音响,随风飘散,让人感受到音乐的自由与广阔,同时也暗示了艺术之美的不可完全言传。

然而,“奈何俚俗耳,折杨悦哀淫”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审美倾向的不满。俚俗之人,只欣赏低俗的音乐,对高雅艺术无动于衷,甚至以哀淫之音为乐,这与诗人追求的音乐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此道弃捐久,沉吟独伤心”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价值被忽视的无奈与痛心。他感叹这种对艺术的误解与轻视已经存在已久,自己只能独自沉吟,表达内心的伤感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人赠琴、弹琴听琴的过程,以及对世俗审美偏见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真谛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六首(其三)

明明秋夜月,流光照罗帷。

隐忧从中来,起视夜何其。

草虫催杼轴,扎扎鸣声悲。

良人远行役,万里归无期。

予发巳曲局,膏沐久不施。

回身入闺房,愁思当告谁。

独有中宵梦,遥遥为君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怀六首(其四)

苍天高无极,大川广且深。

下有沉潜鱼,上有冥飞禽。

先民莫不逸,我独怀苦心。

抒情作好歌,歌竟意难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咏怀六首(其五)

陵苕何青青,上蒙松与柏。

一时良亦好,岁晚竟谁得。

人无金石寿,生年不盈百。

何为慕荣禄,抱此长戚戚。

形式: 古风

咏怀六首(其六)

菽粟在中原,夫人能采之。

无为思百忧,欢乐当及时。

今日忽已过,来日非所知。

有酒且复饮,既醉歌令仪。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