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淮海风高急鼓鼙,颍州烽火照淮西。
糇粻几道通流马,楼橹重城望火鸡。
星入夜寒芒角动,地连秋暝瘴氛低。
君今掉鞅元戎幕,肯慰流亡父老啼。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的《送于子实辟淮阃掾》。诗中描绘了淮海地区战事紧急的场景,鼓声震天,烽火连天,显示出紧张的战局。"糇粻几道通流马"一句,形象地描述了粮草运输繁忙,通过多条道路输送给前线的军队。"楼橹重城望火鸡"则描绘了城池坚固,但敌我双方的烽烟照亮了整个夜空,气氛沉重。
诗人接着写到夜晚星辰闪烁,寒光如剑,暗示战争的残酷;"地连秋暝瘴氛低"则以秋天的阴霾暗喻战乱带来的阴郁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于子实出仕边关,担任重要职务的期许,希望他能体恤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他们带来一丝安慰,让父老乡亲不再哭泣。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忧虑,又有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不详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笳鼓归来理钓丝,星连文石漾沦漪。
征袍渐喜团花暗,小艇还从细柳维。
边地雪霜怜马革,五湖烟雨梦鸱夷。
野人不待传双鲤,出钓珊瑚寄一枝。
海虞山色秀屏开,紫气丹光涌玉台。
父老旧瞻双凤下,神仙今跨五羊来。
绿林烽火沉虚璧,蔓草春风转上台。
闻有子规栖未稳,长松宜傍井边栽。
省闱无事日盘桓,犹是中朝供奉官。
半臂缥绫披月下,三神珠阙望云端。
庄蓠草变鲸波落,苜蓿花开雁塞寒。
因话朔南声教在,一回相对客怀宽。
瘦马羸童退食迟,倒衣相见即相知。
风流不减张京兆,心迹无惭柳士师。
枕上燕莺鸣曙日,道旁花絮罥游丝。
天机人事观都遍,笑约西山剩采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