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河南杜少尹

十载归来鬓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

岂关名利分荣路,自有才华作庆霄。

鸟影参差经上苑,骑声断续过中桥。

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十年后归来头发依旧乌黑,常与同僚相见穿戴华贵。
哪里是因为追求名利划分贵贱,全凭个人才情使得生活如庆典般热闹。
鸟儿的身影在皇家园林中交错,马蹄声断断续续越过中桥。
夕阳下的亭子边,山色如画,想必你会想起田园间的宁静歌声。

注释

十载:十年。
归来:返回。
鬓未凋:头发未白。
玳簪:镶嵌宝石的发簪。
珠履:穿珠履。
常僚:常常见面的同僚。
岂关:难道只是因为。
荣路:显赫的道路。
才华:才能。
庆霄:庆祝的夜晚。
鸟影参差:鸟儿身影错落有致。
上苑:皇家园林。
骑声:马蹄声。
中桥:中桥。
夕阳亭畔:夕阳下的亭子旁边。
山如画:山色如画。
田歌:田野上的歌声。
寂寥:寂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十年归来的士人,他的精神状态依然充满活力,与日常所见的老者迥异。"玳簪珠履见常僚"一句,通过对其装饰和行走姿态的描述,展现了他不凡的气质和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

诗人接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即便是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也自有才华和本事可依托,不必羡慕他人的荣耀。"岂关名利分荣路,自有才华作庆霄"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自信。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鸟影参差经上苑,骑声断续过中桥",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这里的“鸟影”和“骑声”,都是诗人独特的情感寄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融入。

最后两句"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则是诗人在描绘傍晚时分,在山色如画的背景下,对远方田野里飘来的歌声产生了共鸣。这里的“应念”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呼应,而“寂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和淡定。

整首诗通过对主角归来后的形象、精神状态以及与自然景物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理解和艺术化表达。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寄崔先生

往年江海别元卿,家近山阳古郡城。

莲浦香中离席散,柳堤风里钓船横。

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

菰黍正肥鱼正美,五侯门下负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清源寺僧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

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裹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

钓轮形与月轮同,独茧和烟影似空。

若向三湘逢雁信,莫辞千里寄渔翁。

篷声夜滴松江雨,菱叶秋传镜水风。

终日垂钩还有意,尺书多在锦鳞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敕勒歌塞北

敕勒金■壁,阴山无岁华。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

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