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泛舟东溪

故园平似掌。人生何必,武陵溪上。

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

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君试望。

远山颦处,白云无恙。自唱。

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

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

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花又放。

满意一篙春浪。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鉴赏

这首元代刘因的《玉漏迟·泛舟东溪》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然的田园生活画卷。开篇以"故园平似掌"起笔,将家园比作手掌般小巧,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接着,"三尺蓑衣,遮断红尘千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选择远离世俗,过着简朴生活的决心。

"不学东山高卧,也不似、鹿门长往",诗人表示不愿效仿隐居名士如谢安(东山再起)或庞德公(鹿门隐居),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远山颦处,白云无恙"则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下片转而抒发个人情感变化,"一曲渔歌,觉无复当年,缺壶悲壮",昔日的豪情壮志已随岁月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淡泊的渔歌生涯。"老境羲皇,换尽平生豪爽",诗人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但依然保持着豁达的心态。

最后,诗人期待四季美景能为幽静之人所欣赏,"天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并借"花又放,满意一篙春浪"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整首词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饮山亭留饮

看竹何须问主,寻村遥认松萝。小车到处是行窝。

门外云山属我。张叟腊醅藏久,王家红药开多。

相留一醉意如何。老子掀髯曰可。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送张大经

留在平生落落,休嗟世事滔滔。青云底柱本来高。

立向颓波更好。一片花飞春减,可堪万点红飘。

江花江月可怜宵。莫赋招魂便了。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赠赵提学酒

买得鸡泉新酿,病中无容同斟。遣人持送旅窝深。

呼取毛翁共饮。少个散花天女,维摩憔悴难禁。

安排走马杏花阴。咫尺春风似锦。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念奴娇.忆仲良

中原形势,壮东南、梦里谯城秋色。

万水千山收拾就,一片空梁落月。

烟雨松楸,风尘泪眼,滴尽青青血。

平生不信,人间更有离别。

旧约把臂燕南,乘槎天上,曾对河山说。

前日后期今日近,怅望转添愁绝。

双阙红云,三江白浪,应负肝肠铁。

旧游新恨,一时都付长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