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天台东掖然老

然公嗟契阔,海岳阻招携。

白法归龙树,清谈落虎溪。

著书非草具,传业漫私题。

岁暮茅楹客,临文处处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然而你感叹离别之苦,大海高山阻隔了我们的相聚。
你的佛法如龙树所归,清静的谈论落在虎溪边。
你著书并非随意之作,传授的学业广泛而私密。
年末时分,茅屋檐下的客人,面对文章处处陷入沉思。

注释

然:然而。
公:您(对对方的尊称)。
嗟:感叹。
契阔:离别、久别重逢。
海岳:大海和高山,象征难以逾越的障碍。
阻:阻碍。
招携:招引、相聚。
白法:清净的佛法。
龙树:佛教中的人物,龙树菩萨,此处指佛法。
清谈:高雅的谈论。
落:留下。
虎溪:传说中的地方,比喻高人隐居之处。
著书:著述书籍。
非:不是。
草具:草率的工具,此处可能指随便的笔墨。
传业:传授学业。
漫:广泛、随意。
私题:私人题跋,个人签名。
岁暮:年底、岁末。
茅楹:简陋的茅屋。
客:客人。
临文:面对文章。
处处:到处。
迷:困惑、迷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对天台山东掖寺的老僧然公的怀念之作。首句“然公嗟契阔”表达了诗人对然公的深深思念,感叹两人因时空阻隔而难以相聚。“海岳阻招携”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相聚的不易。接下来,“白法归龙树”借用了佛教典故,暗示然公可能已经归隐或修行佛法,如同龙树大师般深邃智慧。“清谈落虎溪”则描绘了然公的学术风格,他可能在清谈中深入浅出,犹如虎溪问答,令人敬仰。

“著书非草具”赞扬然公的学问深厚,他的著作并非寻常人所能轻易完成。“传业漫私题”则表达了然公在传授学问时的谦逊与专注,他的教诲并未局限于私人之间。最后两句“岁暮茅楹客,临文处处迷”以冬季茅屋中的访客自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然公的学问感到困惑和敬仰,每读其文都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然公的形象和他们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无那

无那客愁翻作乐,寻常闭目暂时开。

沉沉月向波心出,渺渺人从天际来。

莫道一山无积雪,谁家千树落寒梅。

洛阳故旧吾怜汝,愁绝终朝泥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无题

身世何如荐福碑,浮沉聊学弄潮儿。

清风一日令心尽,黄卷三冬漫手披。

梦寐无烦征锦段,笑谈谁敢犯汤池。

周侯凤德宁减少,所谓春阳或减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日暮池上

客子难为夏,池塘眼暂开。

莲房随月倚,萍阵信风来。

自喜亲茶杓,无烦问酒杯。

故人行在乐,献纳有云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其九)

令公头皓白,执拂妓殷红。

绮席千觞醉,芳尘一夕空。

颠狂援北斗,飘荡怨东风。

得意伤春甚,癯儒况路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