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衲衣处处逐浮云,法乳何妨长子孙。
室有巾瓶留祖意,门无车马露苔痕。
名高楚泽多新侣,梦入苕溪有旧言。
谁与隐峰居士说,曾参一句是同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禅师淳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衲衣处处逐浮云,法乳何妨长子孙。" 这两句表明禅师随着云游四海,无拘无束,同时也传承佛法,就像奶水滋润一样养育后代。
"室有巾瓶留祖意,门无车马露苔痕。" 这两句则描绘了禅师居住的环境,其中“室有巾瓶”象征着对过去智慧的尊重与传承,而“门无车马露苔痕”则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
"名高楚泽多新侣,梦入苕溪有旧言。" 这两句表达了禅师在佛法上的声望,以及他与过去友人的情谊纽带,即便是梦中也难以割舍。
最后两句"谁与隐峰居士说,曾参一句是同门。" 则是在询问与那位隐居于深山的士人交流的对象,同时提及自己与禅师淳化在佛法上的渊源和共鸣。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禅师的生活境界,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这位禅师及其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尊重。
不详
昔人来去本无情,世自贪贤为结亭。
身在云间天缭绕,梦无尘事性疏灵。
撑肠大欠五千卷,拄眼今看万叠青。
景物却因闲处见,前贤诗已说丁宁。
琢石髹池省练弦,寂尘不动五音全。
应嫌杂奏妨人乐,正可常携对客眠。
投倦乍如倾耳听,起醒惟欠籁声传。
舞云家范升堂席,寂寞依稀万古贤。
爱奇造物剪琼瑰,为镇灵祠特地栽。
事纪扬州千古胜,名居天下万花魁。
何人斲却依然在,甚处移来不肯开。
浪说八仙模样似,八仙安得有香来。
此身初不敢图安,老去偏忧行路难。
欲调舟车难用法,偕行仆从只宜宽。
已持食节多虞病,嫌重装囊少虑寒。
且替疲兵充守宅,诗成莫惜寄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