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其三)

推车弄顶看文康,变态真如傀儡场。

五百控弦谋劫制,一丸进药失先尝。

传书信口诃西母,改制称尊托素王。

九死一生仍脱走,头颅声价重天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其三)》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句“推车弄顶看文康”,以“推车”比喻历史的进程,而“文康”则暗示了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历史画卷,强调了历史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化无常。

“变态真如傀儡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点,将历史比作傀儡戏的舞台,暗示了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同被操控的傀儡,其命运不由自主,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

接下来的“五百控弦谋劫制,一丸进药失先尝”,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展开论述。这里“五百控弦”可能暗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劫制”则意味着对权力的争夺与控制;“一丸进药”则可能是比喻某种策略或决策的实施,但最终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历史中计划与结果之间的巨大反差,以及决策失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传书信口诃西母,改制称尊托素王”则涉及到了文化与政治的变革。这里的“西母”可能象征着外来文化或思想,“改制称尊托素王”则可能指的是试图通过改变制度或信仰来巩固统治地位。这两句反映了在历史长河中,文化与政治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挑战与冲突,以及对传统权威的重新定位。

最后,“九死一生仍脱走,头颅声价重天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追求理想与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牺牲。这一句强调了历史人物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记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权力、变革与牺牲的复杂思考,以及对历史进程中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感事(其四)

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东市朝衣真不测,南山铁案竟无名。

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闻道诟天兼骂贼,好头谁斫未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感事(其五)

父子相从泣狱扉,老翁七十荷征衣。

一家草索看生缚,三寸桐棺待死归。

凿空虚槎疑汉使,涉江奇服怨湘妃。

可怜时后才无几,瓜蔓抄来摘更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感事(其六)

下诏会宜母子离,初闻逐谏后苔儿。

心肝谁奉藏衣诏?骨肉难徵对簿词。

一网打馀高鸟尽,九泉曲处蛰龙知。

恩牛怨李原无与,莫误忠奸读党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感事(其七)

师未多鱼遂漏言,如何此事竟推袁?

柏人谁白孱王罪?改子终伤慈母恩。

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五洲变法都流血,先累维新案尽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