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为皇祖定妃太妃庆祝九十大寿所作,充满了对长辈长寿与美德的颂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彤管”象征文采,“兰宫”、“桐邸”则寓指居住之地的尊贵与祥和,而“祝嘏”、“承欢”则表达了对长辈祝福与孝顺之情。
首联“九帙欣看大寿跻,祥徵彤管更堪题”,开篇即以“九帙”(九十岁)表达寿辰之盛大,同时以“大寿跻”(登高)隐喻寿数之长,再以“祥徵彤管”(红笔记录的吉祥征兆)强调寿辰的喜庆与祝福之意。
颔联“兰宫祝嘏孙曾绕,桐邸承欢子妇齐”,通过“兰宫”、“桐邸”的描绘,展现了长辈居住环境的优雅与尊贵,同时“孙曾绕”、“子妇齐”则生动地描绘出家庭成员围绕在长辈身边,共同庆祝寿辰的温馨场景,体现了孝道与家族和睦。
颈联“自是遐龄绵介祉,果然厚德致嘉禔”,进一步赞美了长辈长寿与品德的深厚,认为这是由其长久的福祉与深厚的道德所致,表达了对长辈长寿与美德的崇高敬意。
尾联“悬知百岁仍康健,更进霞觞此伫徯”,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预祝长辈不仅能够健康长寿,甚至有望达到百岁,同时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举杯共庆,表达了对长辈长寿的深切祝愿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既是对长辈寿辰的热烈庆祝,也是对长辈品德与长寿的崇高颂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