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怀六首(其一)

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

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

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

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

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

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苦怀六首(其一)》,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后辈无知、人性冷漠的忧虑。

首句“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诗人独自一人在荒野中行走,风沙弥漫,环境恶劣,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接着,“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担忧溢于言表,担心他们不懂珍惜时光,终将老去而无所成就。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一句,以霜木比喻世事的无情和人的衰老,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诗人感叹即使面对死亡,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诗人对当代人的无知和言行举止的幼稚表示讽刺,认为他们缺乏深思熟虑。“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进一步揭示了人性的冷漠,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亲情与友情。“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诗人哀叹人们忘记了父母养育之恩,内心充满痛苦与悲伤。

最后,“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冷漠与疏离。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苦怀六首(其二)

滔滔流波澜,百川俱颓靡。

竞羡吕望贵,独欠伯夷死。

小恩尚思报,大义反忘耻。

国家三百年,果何负于尔。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苦怀六首(其三)

南山一何高,支脉远不断。

巉岩峰峦间,松柏苍翠满。

面阳地力盛,万物发新暖。

我欲飞至之,惜哉羽翮短。

形式: 古风

苦怀六首(其四)

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

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

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

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

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

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

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

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苦怀六首(其五)

我命而为人,形异禽兽生。

所以异者何,不越纲常行。

斯道如日光,千古同一明。

胡为舍白昼,摘埴涂冥盲。

伯夷圣人远,双瞳空晶晶。

悲风吹语断,天阔青山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