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斋诗为刘知录作

酒边琴外蕣华明,栗里幽人远念生。

一寸光阴知有限,百年心事恐无成。

追随春服攀高驾,指点雩童问去程。

篑土未升泉有达,高深那得便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饮酒弹琴的时光中,晚春的花朵显得格外明亮,僻静的乡间隐士心中思绪飘远。
深知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限,一生的梦想恐怕难以实现。
我身着春装跟随春意登高,询问引导孩童前往何处的路途。
即使只有一筐泥土尚未堆成高山,对于高远的追求怎能轻易放弃情感投入?

注释

蕣华:晚春的木槿花,象征美好短暂的时光。
栗里:指隐居的地方,如陶渊明的‘栗里先生’。
光阴:时间,这里指生命的流逝。
心事:心中的愿望或计划。
春服:春天的衣服,常用来象征顺应时节。
雩童:古代负责求雨的儿童。
篑土:一筐泥土,比喻微小的基础。
泉有达:泉水可以汇成江河,比喻事物的发展。
高深:深远的目标或境界。
忘情:忘记情感投入,此处指放弃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至斋诗为刘知录作》。诗中,诗人以饮酒抚琴的场景起兴,描述了自己在静谧的栗里(可能指隐居之地)对远方友人刘知录的深深思念。他感慨时光匆匆,意识到人生短暂,一寸光阴显得尤为宝贵,而自己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向往,想象自己穿着春服登高远行,同时也向儿童询问前往刘知录处的道路。最后两句,诗人以土筐中的泥土虽微,但只要不断积累,终能通达深渊的哲理,暗示即使面对高深莫测的人生,也不应轻易放弃情感的投入。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香早起

露入襟裳冷,风传带舄清。

天街摇断梦,原庙听攒更。

阙角升云气,檐牙镂月明。

未教阳彩动,应怕路尘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西坡

西坡仙去漪岚在,重到堂中廿二年。

依旧庐山当左阖,新添濠水注前川。

浑无障碍千峰处,长有澄鲜万顷天。

但得此心如此地,不妨朝暮与周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观澜阁

先生高阁水之滨,一秃翁从众主人。

欲说观澜先自愧,况逢收潦更难陈。

霜馀过濑声逾急,日落浮霞景转新。

千里迢迢春不断,陶潜曾点是知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访东坡题高风堂屏间

樊口齐安一水间,少年行役鬓成班。

云开甲子三秋雨,日射淮南一带山。

战血浓时云梦远,受恩深处老身闲。

登临莫唱纶巾曲,栖鹘危巢再可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