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伯载赐中泠慧山泉水赋谢

过江曾酌南酃水,恨隔毗陵第二泉。

何意双罂来远道,并教五月失炎天。

香疑露下金茎夜,色忆冰分王井年。

小试龙团俱妙品,清风两腋总泠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周文伯载赐中泠慧山泉水赋谢》。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周文伯赠予的中泠慧山泉水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泉水品质的赞美。

首联“过江曾酌南酃水,恨隔毗陵第二泉”,诗人回忆起曾经品尝过的南酃水和毗陵的第二泉,表达了对那些泉水的怀念,同时也为未能再次品尝感到遗憾。这里的“南酃水”和“毗陵第二泉”都是古代有名的泉水,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周文伯所赐泉水的独特之处。

颔联“何意双罂来远道,并教五月失炎天”,进一步描述了泉水的珍贵与不同寻常。诗人惊讶于泉水能从遥远的地方送来,甚至在炎热的五月也能带来清凉,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象征着心灵的慰藉。

颈联“香疑露下金茎夜,色忆冰分王井年”,通过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赞美泉水的品质。诗人想象泉水如同夜晚金茎下的露珠,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又回忆起冰分王井的岁月,泉水的颜色仿佛冰晶般清澈透明。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联想的手法,将泉水的特质形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可感。

尾联“小试龙团俱妙品,清风两腋总泠然”,最后点明了泉水与茶的搭配,使得品茗之时,不仅有泉水的甘甜,还有清风拂面的凉爽。诗人通过“龙团”这一名茶,强调了泉水与佳肴的完美结合,使得整个品饮过程充满了高雅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泉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与礼物的珍视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挽李北山先生二首(其一)

海岳灵分振代英,当年神降是长庚。

风尘一吏淹华发,词赋千秋起盛名。

紫气关前何日隐,玉楼天上几时成。

愁听化鹤归来后,嘹唳寒城夜月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李北山先生二首(其二)

符玺先朝侍未央,陆沉今古事堪伤。

骑箕自应星精位,握椠还为地府郎。

箧里遗书存禅草,壶中大药失仙方。

心期欲解延陵剑,落日悲风起白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中承陈寅所宪伯书问赋谢

都门三纪挹风流,想见今来雪满头。

云里忽传鸿雁札,山中近隔薜萝秋。

怀人仲举应悬榻,傲世元龙自倚楼。

闻道枌榆新结社,追随无计觅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读高年会诗录寄寿陈寅所宪伯

华堂高会聚耆英,黄发如云象赤城。

四座飞觞喧笑语,百年击壤沐升平。

人浮洛社诗中数,事胜襄阳传里名。

七十主翁犹未老,已从仙籍领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