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雁篇赠朱生

去年射雁黄浦口,三军进酒齐为寿。

今年射雁复何处,海舶停沙大桅竖。

君本临洮豪杰士,汉时六郡良家子。

作客羞为堂下人,射生惯落云中羽。

腰间束夭插两房,连年驱贼如驱羊。

辕门待士近不薄,朝来归兴何洋洋。

丈夫有遇有不遇,去留之间向谁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徐渭所作的《射雁篇赠朱生》,通过描绘朱生射雁的场景和其豪杰形象,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鼓励。首句“去年射雁黄浦口”回忆了朱生去年在黄浦江边的射雁壮举,展现了其技艺高超。接下来的诗句“三军进酒齐为寿”则烘托出热烈的庆祝气氛,显示出朱生在军中的威望。

“今年射雁复何处”转折引出疑问,暗示今年的射雁地点有所变化,可能是海上。“海舶停沙大桅竖”描绘出辽阔的海洋景象,与去年的陆地相比,增添了新的挑战和冒险色彩。诗人接着称赞朱生“君本临洮豪杰士”,赞扬他出身名门,英勇善战。

“作客羞为堂下人,射生惯落云中羽”进一步强调朱生的勇猛和箭术,即使身处异乡,也不愿做平凡之人,常能精准命中目标。接下来的诗句“腰间束夭插两房,连年驱贼如驱羊”描绘了朱生持弓射箭的英姿,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辕门待士近不薄”表达了对朱生在军中的待遇优厚,而“朝来归兴何洋洋”则写出他凯旋归来时的得意和喜悦。最后两句“丈夫有遇有不遇,去留之间向谁语?”以感慨收尾,点出人生际遇的起伏不定,但朱生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令人钦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赞许,刻画了一位英勇善战、豪情万丈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流露出对朱生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期待。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五日映江楼潮次黄户部

鱼鳞金甲屯牙帐,翻身却指潮头上。

秋风吹雪下江门,万里琼花捲层浪。

传道吴王度越时,三千强弩射潮低。

今朝筵上看传令,暂放胥涛掣水犀。

形式: 古风

寄吴宣镇

髯公本儒者,而有燕颔姿。

一朝秉元戎,虏马不敢嘶。

赫赫百年内,举筹不数枚。

大易称神武,岂在多伤夷。

明主见万里,何况数驿驰。

白壁本不瑕,青蝇亦何为。

昨闻敕尚方,作貂缀冠禔。

插羽高尺五,庸以华勋题。

愿君秉忠谅,以答鼓鼙思。

形式: 古风

述梦(其一)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

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雄,嗤恶侣。

两意茫茫坠晓烟,门外乌啼泪如雨。

形式: 古风

二马行

谁家两奴骑两骢,谁是主人云姓宗。

朝来暮去夹街树,经过烟雾如游龙。

问马何由得如此,淮安大豆清泉水。

胸排两岳横难羁,尾撒圆毬骄欲死。

阳春三月杨柳飞,骑者何人看者稀。

梅花银钉革带肥,京城高帽细褶衣。

马厌豢养人有威,出入顾盼生光辉。

去年防秋古北口,劲风吹马马逆走。

对垒终宵不解鞍,食粟连朝不盈斗。

将军见虏饱掠归,据鞍作势呼贼走。

士卒久矣知此意,打马追奔仅得彀。

天寒马毛腹无矢,饥肠霍霍鸣数里。

不知此处踏香泥,一路春风坐罗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