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遇]韵

翻译

身披风衣行在长长的河边路上,仿佛听见鸟儿的鸣叫,让人想起遥远的织女,她在天边或许正嫉妒着人间的温馨。
明知秋天的夜晚她会带着啼哭归来,哪里比得上春天的早晨能与心爱的人携手度过呢。

注释

披风:指身穿风衣,古代的一种披在身上的长衣。
长河路:漫长的河边道路,象征旅途或时间的流逝。
临津:靠近河边,也可理解为渡口,引申为遥望、期盼之意。
织女:指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象征着分离的恋人。
带啼还:带着哭泣回来,形容悲伤的情景。
那及:哪里比得上,表示对比和遗憾。
春朝:春天的早晨,象征美好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披着风发听鸟鸣,长河两岸,遥想那位织布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与羡慕。诗人通过秋天傍晚微风带来的凉意和春日携手同行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佳人的深切怀念。

这里的“披风听鸟长河路”设定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诗人似乎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紧接着,“临津织女遥相妒”则转换了情感的色彩,从自然美景过渡到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羡慕。“判知秋夕带啼还”这一句,通过季节的变化来强调时间流逝,也隐含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而“那及春朝携手度”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共度美好时光之人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13)

王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字:子安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649或650~676或675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二首(其一)

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

归骖将别棹,俱是倦游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临江二首(其二)

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

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幽居

涧户风前竹,山窗月下琴。

唯馀两□□,应尽百年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