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纪丞相挽诗(其三)

气量吞云梦,风流冠习池。

致君虽素定,济众未全釐。

傒望金瓯诏,俄摧玉树枝。

天心殊莫晓,神物失扶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胸怀壮志能包容云梦泽,风雅超群冠于习池之上。
辅佐君王本已成定局,但救济大众还未全面实现。
期待着皇帝颁发的金瓯圣旨,却突然遭受打击,如玉树折枝。
上天的心意难以揣测,神明的力量似乎失去了庇护。

注释

气量:形容人的胸怀宽广,气度非凡。
云梦:古代湖泊名,泛指广大区域。
风流:指风采、才情出众。
习池:可能指习池亭,古代名胜之地。
致君:辅佐君王。
素定:早已决定,指预定的计划。
金瓯:比喻国家完整无缺。
玉树枝:比喻贵重或重要的地位或人物。
天心:指天意、命运。
神物:可能指有神秘力量或象征意义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令衿为李伯纪丞相所作的挽诗第三首,表达了对李伯纪高尚气节和卓越才能的敬仰,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惋惜。首句“气量吞云梦”赞扬了李伯纪的宏大胸襟,如同云梦泽般广阔;“风流冠习池”则赞美他的风采超越当时的习池名士。然而,“致君虽素定”暗示他本有辅佐君王的抱负,但“济众未全釐”表明实现这一理想还有未竟之事。

“傒望金瓯诏”表达了期待他能进一步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而“俄摧玉树枝”则以树木凋零的意象,悲叹他的突然离世。“天心殊莫晓”揭示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不明白为何这样的才子会遭此不幸。“神物失扶持”暗指国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撑,表达了深深的哀悼之情。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仰与哀思的挽诗,通过对李伯纪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社会未能充分发掘和重用人才的遗憾。

收录诗词(6)

赵令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其一)

楼上风和玉漏迟。秋千庭院静,百花飞。

午窗才起暖金卮。匀面了,阑畔看春池。

何事苦颦眉。碧云春信断,尽来时。

鸳鸯游戏镇相随。云雾敛,新月挂天西。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其二)

雨霁风高天气清。玉盘浮出海,转空明。

小窗帘影冷如冰。愁不寐,独自傍阶行。

情似浪头轻。一番销欲尽,一番生。

无言惆怅到参横。人欲起,鹎鵊几声鸣。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乌夜啼.春思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天仙子

宿雨洗空台榭莹。下尽珠帘寒未定。

花开花落几番晴,春欲竟。愁未醒。

池面杏花红透影。一纸短书言不尽。

明月清风还记省。玉楼香断又添香,闲展兴。

临好景。心似乱萍何处整。

形式: 词牌: 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