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孝子

事死如生实至难,古来不独数丁兰。

遗骸已逐干戈尽,刻木难忘菽水欢。

天地一身难养育,子孙百口复团圆。

吾皇德泽将何报,忠孝垂名两不刊。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对待亡者如同在世般尊重实属不易,自古以来这并非只有丁兰能做到。
亲人的遗骨已被战争一扫而空,木刻的形象却难以忘怀日常的温馨时光。
人在天地间独自艰难生存,子孙众多却又能重聚团圆。
对于皇上的恩德,我们该如何回报?唯有忠诚和孝道,永载史册无法磨灭。

注释

事死如生:像对待活着的人一样对待死者。
丁兰:古代孝子,以孝闻名。
遗骸:遗体。
干戈:战争。
刻木:木刻肖像。
菽水欢:指日常生活中的简朴欢乐。
天地一身:人在天地之间独自生活。
子孙百口:众多的子孙。
团圆:家庭团聚。
吾皇:指皇帝。
德泽:恩德。
忠孝:忠诚和孝道。
两不刊:永远无法磨灭。

鉴赏

这首诗名为《赠汪孝子》,作者是宋代诗人林桷。诗中赞扬了汪孝子对逝去亲人的深情厚谊,即使在战乱中,他也难以忘怀父母生前的恩情。"事死如生"表达了他对亡者的尊重和怀念,如同对待在世时一样。"遗骸已逐干戈尽"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但孝子的记忆犹在,对母亲日常生活的温馨场景("刻木难忘菽水欢",指即使木刻也能记住母亲的饮食起居)铭记于心。

接着,诗人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微不足道,而汪孝子却能以一人之力维系百口之家的团圆,这显示了他的无私和坚韧。最后,诗人提出疑问,汪孝子如何回报皇上的恩德,答案是通过忠孝双全,让忠诚和孝行流传后世,永不磨灭。

整首诗赞美了汪孝子的孝行和坚毅,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期待,体现了儒家伦理的精髓。

收录诗词(6)

林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石台(其一)

云作岩扉风自关,清阴半壑树中间。

傍厢更著茅亭好,放入西南一面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金石台(其二)

台后漫山十里梅,村南村北总诗材。

荒寒莫恨无人领,会与奚奴杖屦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碧涧书堂

临川遇邹君,示我铜陵辨。

相邀游其间,百闻须一践。

自从双耳聋,已办两足茧。

武夷乃招隐,仙都辄策蹇。

遥睇麻源村,梦思劳辗转。

今披碧涧记,华冈订讹舛。

疑信吁莫论,是非争之褊。

但欣泉石奇,堂成书可辇。

晁侯云梦胸,妙处参坟典。

家有万竹坡,琳琅閟营剪。

徘徊康乐旧,此兴尤不浅。

人生贵自得,假物非至善。

山川侈遭逢,所托各偕显。

严光钓越滩,叔子登楚岘。

气象不低摧,吾徒志当勉。

相思邀未到,烟霞自舒卷。

唯应原上月,共照人孤狷。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水调歌头.温陵东湖次陈休齐体仁韵

潇洒东湖上,夜雨洗清秋。

朝来尘霁,凝望千里兴悠悠。

山色揉蓝深染,波影青铜新铸,□冷翠光浮。

蓑笠真吾事,聊整钓鱼钩。坐中客,凌王谢,更风流。

一觞一咏,豪俊谈笑气吞牛。

花月连环长好,到处名园池□,遇景且遨游。

试问陶元亮,底事赋归休。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