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云巢

我昔泛归艇,逍遥下湘川。

愿言觌开士,为我断攀缘。

不识达摩老,谁将言句传。

幽林得邂逅,故步空嚣然。

迩来齐山下,乃在青溪边。

一径虽甚微,松竹上参天。

白云本无迹,作巢类乌鸢。

上下绝人籁,由来在山颠。

朝炊一盂饭,夕寄一榻眠。

委羸岂无事,亦爇炉中烟。

久已净诸业,自然忘盖缠。

此身与此世,影响寄馀年。

时有佳客至,相与傲林泉。

客去后孤坐,隐隐风中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云巢中的隐居生活,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我昔泛归艇,逍遥下湘川”展现了一幅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的画面,自由自在,逍遥洒脱。接着,“愿言觌开士,为我断攀缘”,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向往,希望与之相遇,以求心灵的解脱。

“不识达摩老,谁将言句传”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佛法真谛的探寻,以及对于直接领悟而非通过文字传承的理解。接下来的“幽林得邂逅,故步空嚣然”,描绘了诗人偶然间在幽静的森林中遇到高僧,内心顿时感到宁静平和。

“迩来齐山下,乃在青溪边。一径虽甚微,松竹上参天”展现了诗人隐居地的环境之美,小径虽窄,但松竹茂盛,直入云霄,暗示着内心的广阔与深邃。

“白云本无迹,作巢类乌鸢。上下绝人籁,由来在山颠”通过白云、鸟巢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诗人在这里过着简朴的生活,“朝炊一盂饭,夕寄一榻眠”,与世隔绝,心无杂念。

“委羸岂无事,亦爇炉中烟”表明虽然身体可能衰弱,但心灵却能保持平静,炉火的烟雾象征着内心的温暖与光明。最后,“久已净诸业,自然忘盖缠。此身与此世,影响寄馀年”表达了诗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心灵得到了净化,与自然和谐共存,享受着余生的岁月。

“时有佳客至,相与傲林泉。客去后孤坐,隐隐风中弦”则描绘了诗人与好友相聚的欢乐时光,以及独处时的宁静与自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禅宗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送李大夫归长沙

秋潮夜落江为墟,青溪茁茁生菰蒲。

舟舫逍遥宾从疏,谁识长沙李大夫。

十年持节使江吴,转入七闽将漕车。

道上狂贼未伏诛,少壮疮痍官吏逋。

公方疾驱布威德,朝廷发兵趣捕贼。

兵多贼少即日降,公独至今为失职。

白首飘然归故国,由来仕宦终无极。

借令得意任公卿,年迫桑榆心更惜。

昔时柴车一束书,今日朱门百口食。

大夫月奉三万钱,何必要涂争埶力。

野人结庵齐山傍,早岁曾为门下客。

不遗簪履惠相访,顾我青山唯四壁。

野人适自三湘来,布衣犹带湘山碧。

公舟少驻洞庭下,尽洗都城尘土迹。

形式: 古风

奉送世美归阳羡

我昔求为阳羡令,轻舟已有鸱夷兴。

最爱铜棺山峻极,自结篮舆陟云径。

铜棺山插南斗魁,下视群峰如突犀。

太湖千里在眉睫,高深从此穷攀隮。

欣然有意即独往,明月夜夜眠荆溪。

当时便可跨黄鹄,何意人间同木鸡。

飘飘数年如一梦,尔来卜室齐山西。

故人多谢姚夫子,数枉车马来山蹊。

秋风忽指阳羡去,欲脱黄绶躬锄犁。

人生衣食苟自足,何为卑辱趣尘泥。

田间九月白酒熟,鲈鱼正肥多置篦。

老夫为君更破戒,临风引领长江堤。

形式: 古风

奉送次翁

君为秋浦令,我乃老迁客。

相见虽不数,临风若相得。

老病捐世故,茆茨寄山脊。

不识河阳花,岂有澹台迹。

山前逢野叟,人能颂休德。

惠利春阳敷,清泠秋月白。

前日解墨绶,青云振鹏翼。

枉驾一笑别,回首幽林隔。

人生幸逢时,功名不遗力。

不烦别后问,我若南冈石。

形式: 古风

奉送明雅师

天竺山前十亩园,老夫久种彼土缘。

草堂和尚指初禅,辩净二士立我前。

光明琉璃真金仙,修持内外常湛然。

此心不转今十年,手中一炷紫檀烟。

孤峰飞来自西天,山间花木非世妍。

彼诸佛子忘盖缠,吾知此地为敬田。

师子血乳如流泉,老夫废斥去湘川。

归来江南已华颠,邂逅道人双足缠。

历访名山不惮烦,始自赤城沧海边。

一带复济扬子川,直上钟山长榻眠。

南来不下泾溪船,步至秋浦方息肩。

将穷祖山上淮壖,庐峰胜游想翩翩。

顶上终不巢乌鸢,亦不教观谈偏圆。

公卿贵人喜相延,三尺枯木挥朱弦。

人问佛意如何弹,此曲寂寥少人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