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尽时节的画面,充满了对逝去时光和远方情人的思念。开篇“春欲尽,日迟迟”两句,便设定了全诗的意境,春天即将过去,而时间似乎在缓缓流逝。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更寄寓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感慨。
接着“牡丹时,罗幌卷”一句,将视线转向室内,牡丹盛放之际,却见罗幌(一种织物)被卷起,这或许暗示了主人公对外界的疏离,更强化了诗中内心世界的封闭感。紧接着“翠帘垂,綵笺书”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室内生活场景,其中翠帘和綵笺(一种精美的纸张)共同营造出一份宁静而深远的情怀。
“红粉泪,两心知”这一句,则是诗人对爱情的直接抒发。红粉泪或许指的是因思念而落下的泪水,而“两心知”则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情感相通,是一份只有内心深处才能理解的痛楚。
下片由“人不在,燕空归”开始,这里的人不再场景中,让人联想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燕子的归巢,更是无声地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期待。而“负佳期,香烬落”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和爱情未能实现的懊悔。
在最后两句中,“枕函欹,月分明”一句,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其中枕函(枕头旁放置的香料)与清晰可见的月亮共同构建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景图。而“花澹薄,惹相思”则是全诗的收束,这里花的凋零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更引发了对远方情人的无尽思念。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不舍。
不详
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
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不会频偷眼,意如何。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照前池。
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
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
凤髻绿云丛,深掩房栊。锦书通,梦中相见觉来慵。
匀面泪,脸珠融。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
小楼中,春思无穷。
倚阑凝望,闇牵愁绪,柳花飞起东风。
斜日照帘,罗幌香冷粉屏空。海棠零落,莺语残红。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