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殿移植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

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皇帝赵佶在宣和殿移植荔枝的情景,充满了对荔枝的赞美与欣赏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荔枝的生长环境、果实的色泽、形态以及品尝时的感受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清新的氛围。

首先,“密移造化出闽山”,巧妙地运用了“密移”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荔枝从福建山区移植到皇宫的过程,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将其秘密转移,赋予了荔枝特殊的灵性和生命力。“禁御新栽荔子丹”,进一步点明了荔枝被精心种植于皇宫内的场景,强调了其珍贵与独特性。

接着,“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荔枝比作凝结在仙人掌上的露珠,以及初绽的红色果实如同晶莹剔透的水精丸,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美丽与诱人之处。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荔枝的外在美,也暗示了其内在的纯净与高贵。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荔枝的香气与色泽。在酒醉的愉悦中,荔枝的国色天香超越了朱砂与粉黛,仿佛是天降的香气,流转于空气中,如同兰花般清新脱俗。这里不仅赞扬了荔枝的香气,也暗含了对荔枝品质的极高评价。

最后,“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他指出,无需远行至红尘之中寻找珍稀之物,只需在宫殿中静赏几株荔枝,就能感受到其带来的芬芳与美好。这不仅是对荔枝的赞美,也是对宫廷生活的一种隐喻,强调了在繁华与宁静之间,自然之美与精神享受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宫廷生活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443)

赵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徽宗,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 生卒年: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

相关古诗词

己亥十一月十三日南郊祭天斋宫即事赐太师

报本精禋自国南,先期清庙宿斋严。

层霄初扩同云霁,暖吹俄回海日暹。

十万军容冰作阵,九街鸳瓦玉为檐。

肃雍显相同元老,行庆均釐四海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清庙斋幄常有诗赐太师已曾和进禋祀礼成以目击之事依前韵再进今亦用元韵复赐太师非特以此相困盖清时君臣赓载亦一时盛事耳

灵鼓黄麾道指南,紫坛苍璧示凝严。

联翩玉羽层霄下,烜赫神光爱景暹。

为喜鸾舆回凤阙,故留芝盖出虬檐。

礼天要作斯民福,解雨今当万物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太师以被赐暹字韵诗前后凡三次进和盖欲示其韵愈严而愈工耳复以前韵又赐太师

天位迎阳转斗南,千官山立尽恭严。

共欣奠玉烟初达,争奉回鸾日已暹。

归问雪中谁咏絮,冥搜花底自巡檐。

礼成却喜歌盈尺,端为来麰万宇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神霄玉清万寿宫庆成卿以使事奉安圣像闻有二诗书屏俯同其韵复赐太师(其一)

碧落金风爽气回,丛霄乍喜瑞霞开。

经营欲致黎元福,敢谓诗人咏子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