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画罗汉(其二)》由清代诗人戴梓所作,通过描绘一幅画面中的两位老和尚,展现了禅宗的意境与哲理。
首句“既无文字,何以书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文字束缚的质疑,暗示了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境界。接着,“既无臭味,何以钵为”进一步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局限性,指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如使用钵盂这样的器物,也应超越其物质属性,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二老苍苍,相顾而笑”描绘了两位老和尚相互对视,露出会心一笑的画面,体现了禅宗中师徒间默契与智慧的交流,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有草可藉,有树可依”则展现了两位老和尚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在生活状态,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同时也寓意着在修行过程中,应学会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皎皎白日,清风自吹”描绘了一幅明亮而宁静的画面,太阳高悬,清风徐来,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清凉,是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閒云无约,到处相随”以云朵随风飘荡的形象,比喻了修行者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追求的超越世俗、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和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