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蜩螗不可听,秋风才动便无声。

一襟月露丘园里,却胜趋炎作队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炎热的夏天蝉鸣声嘈杂无法静听,秋风一起就悄然无声。
在皎洁月光下,身处田园之中,反而胜过那些趋炎附势、大声喧哗的人。

注释

蜩螗:蝉的一种,形容声音嘈杂。
秋风:指秋季的凉爽之风,与夏季炎热相对。
丘园:泛指乡村或园林,有隐逸之意。
趋炎:比喻依附权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对蛩螗鸣声和秋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微小生命声音的欣赏,以及对月光下的个人宁静时刻的向往。

"九夏蜩螗不可听"一句,点出了蛩螗在炎热的夏季里难以听到其鸣声,这可能是因为夏日炎热,它们的声音被其他更响亮的自然声音所掩盖,或许是诗人想要表达一种对微小生命声音的关注和欣赏。

"秋风才动便无声"则描绘了秋风一至,蛩螗的鸣声即刻消失,这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季节更迭中生命活动的变化,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度过夏日而渐趋沉寂的意境。

"一襟月露丘园里",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置身于有月光和露水的丘园之中,这里的“一襟”形容了月光如同衣襟一般轻柔地笼罩在这个空间。这里是诗人心灵的避风港湾,也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最佳时刻。

"却胜趋炎作队鸣"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蛩螗在秋风中已无声,但在月光下,这份宁静远胜过夏日那些喧嚣和热闹。这里,“却胜”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的珍视,以及对于自然界微妙声音的深刻理解。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好声音的欣赏,以及在秋夜中获得的一份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3)

耕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村庄即事

菊过重阳尚吐香,晚秋风景属村庄。

日羹野菜同妻饭,时倩邻刍对客觞。

霜后树枝多老丑,雨馀山色半微茫。

近来少入城中去,为爱闲居滋味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隐居

得失两忘机,何心问是非。

难求斩马剑,且守钓鱼矶。

鹤瘦添新料,儿寒补旧衣。

诗成兴飘逸,天外片云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胡孙死,闹啾啾,也须还我一百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白云庵(其四)

蚁窠得意从渠计,螳翳忘言息我机。

寒尽山庵无历日,野花啼鸟又春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