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二首(其二)

凝颦立户前,细魄向娟娟。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轻轻摇远水,脉脉下春烟。

别后春江上,随人何处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她蹙眉立在窗前,纤细的身影显得楚楚可怜。
破镜重圆的希望只能空问,恐怕要隔很久才能相见。
轻轻摇动着远处的水面,含情脉脉地看着春烟袅袅下降。
离别后,在春天的江面上,月亮跟随行人的视线,不知会在哪里圆满。

注释

凝颦:皱眉,形容女子忧愁的样子。
户前:窗前。
破镜:比喻夫妻分离,破碎的镜子象征着裂痕。
徒相问:徒然询问,没有结果。
刀头:比喻时间紧迫或困难重重。
恐隔年:恐怕要隔很长时间。
摇远水:摇动远方的水波。
脉脉:含情脉脉,形容眼神温柔而深情。
别后:分别之后。
随人:随着行人的视线。
何处圆:月亮在哪里升起,象征团圆。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凝颦立户前,细魄向娟娟"表达了诗人在家门前凝重的眉头和微妙的情感,这份情感随着远方亲人的身影而生。"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则是通过打碎镜子的比喻,表达了对时间分割的忧虑,好似一把刀在时光的河流中划出深深的痕迹。

"轻轻摇远水,脉脉下春烟"中的“轻轻摇远水”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离别之际轻抚着远方的水面,这里的“水”象征着距离和分隔;而“脉脉下春烟”则是对春天氤氲的景象的描绘,通过“脉脉”的形容词增添了一种细腻的情感。这样的写法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绪在春风中飘扬。

最后,“别后春江上,随人何处圆”则是对离别后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模糊期待的表达。在春天的江水之上,无论是在哪个地方,都无法避免那种孤独与寂寞。"随人何处圆"可能是一个虚幻的追求,希望在心中找到一份完整。

整体而言,此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对离别之痛和时光流逝之叹,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期待。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吾道

吾道成微哂,时情付绝言。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轻重忧衡曲,妍媸虑镜昏。

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杜门

且咏闲居赋,飞翔去未能。

春风花屿酒,秋雨竹溪灯。

世路变陵谷,时情验友朋。

达生书一卷,名利付春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和吴中丞悼笙妓

丽质仙姿烟逐风,凤皇声断吹台空。

多情草色怨还绿,无主杏花春自红。

堕珥尚存芳树下,馀香渐减玉堂中。

唯应去抱云和管,从此长归阿母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张舍人送秦鍊师归岑公山

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

松径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

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