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喜得家书睡不成,拥衾攲枕数寒更。
冲风铁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
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
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
这首宋诗《京都旅卧》是曾丰所作,描绘了诗人收到家书后的激动心情以及在京都旅居时的生活片段。首句“喜得家书睡不成”,直接表达了接到家信时的喜悦和难以入眠的急切,显示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接下来的“拥衾攲枕数寒更”描绘了诗人拥被而坐,凝视着窗外寒冷的夜晚,期待黎明的到来。
“冲风铁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两句,通过写早晨风吹铁板的声音和阳光透过纱窗带来晴朗的信息,展现了诗人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对家乡天气的关注。这两句富有画面感,生动地刻画出京都清晨的景象。
“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进一步描绘了京都街头的热闹景象,马蹄声和担夫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市井生活的生动画面。
最后,“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即使身处异乡,面对生活的琐碎,也能在收到家书的温暖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对家乡的思念虽然未能完全放下,但已不如初时那般沉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细节,传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旅居他乡的内心世界。
不详
高庙中兴初十年,大参内制馀百篇。
心声之发动夷夏,手泽所存传子孙。
得其传者孙之嫡,参自道根至枝叶。
一元生二二生三,万特取千千取百。
诗书其髓易其精,左右逢原笔纵横。
公先闻道非后进,我后获仁岂先生。
知津问津盖有得,教玉琢玉其何名。
玉虽不以石作使,以磨易磋亦其理。
春秋以来有师承,博约之外无宗旨。
风行水上旧为文,雷在地中新复理。
释家吾业根,大者名曰苦。
吾儒视苦海,翻不翅乐土。
毳行禹安之,瓢饮颜得所。
三苏穷始荣,更有孙似祖。
元气始北坎,入西为至清。
融之岷江中,凛欲成水晶。
三苏戏落笔,万口争嚼冰。
天未丧斯文,流风在云礽。
吾事宁天左,吾道勿小径。
穷通委自然,所以为孔孟。
本朝二百年,公传得其正。
肯与世颉颃,岂至今蹭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