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宋次道舍人同在殿中覆考进士次道子侄同就御试赠次道二首(其二)

不恨郎潜有二毛,喜从仙禁接官曹。

重吟紫殿森珠网,纵观诸郎夺锦袍。

汗血来时皆骥子,神仙不动倚灵鳌。

明堂梁栋抡材尽,世上那知伐斫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与宋次道舍人同在殿中覆考进士次道子侄同就御试赠次道二首(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宋次道舍人的赞美和对其子侄参加科举考试的喜悦之情。

首句“不恨郎潜有二毛”,诗人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对宋次道年华老去的宽容态度,暗示了对他的尊敬和理解。接着,“喜从仙禁接官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宋次道能够与朝廷官员共事的喜悦,同时也体现了对宋次道身份地位的认可。

“重吟紫殿森珠网,纵观诸郎夺锦袍”两句,描绘了在紫禁城中,诗人再次吟诵着宫殿内珠网般的辉煌景象,同时观看着众多才华横溢的年轻学子们争夺状元之位的激烈场景。这里不仅展现了科举制度的盛况,也暗含了对年轻才俊的赞赏。

“汗血来时皆骥子,神仙不动倚灵鳌”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参加科举的学子比作骏马,暗示他们都是才华出众的人才;同时,将宋次道比作神仙,倚靠在灵鳌之上,表达了对宋次道的敬仰和对科举制度的推崇。

最后,“明堂梁栋抡材尽,世上那知伐斫劳”两句,诗人感慨于明堂(古代举行大典的场所)中的栋梁之材都被选拔完毕,而世上的木材却不知经历了多少辛劳才能成为栋梁。这里既是对人才选拔过程的赞叹,也是对培养人才所付出努力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对宋次道及其子侄的赞美,以及对科举制度的颂扬,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才选拔过程的深思。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燕子来马上作

马上春寒透客衣,半晴天气燕飞飞。

不知社日明朝是,转忆吾庐共尔归。

风外轻轻双翼疾,沙边款款数声微。

畏人自习人间世,何事江鸥浪见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酬章朝散(其一)

本无材画备驱驰,岂有文章结主知。

庙鼎陈前羞瓠落,井泉方洁惧瓶羸。

晚交贤杰真难得,辱在泥涂祇自嗤。

澧有芳兰沅有茝,梦魂无日不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酬章朝散(其二)

事无机变即无疑,此意唯当静者知。

末路风波成失所,岁寒霜雪正同时。

劳生毫发差千里,醉眼须臾已万期。

江上鲤鱼天上雁,寄书嫌少不嫌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汜水关

洛河严鼓夜方中,上马西郊满面风。

照野月华铺水白,转山银烛列星红。

视祠太一观爟火,从猎长杨赋射熊。

壮观已随陵谷变,龙旌摇飏倚秋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