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照堂

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

净观堂新搆,幽寻客屡携。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

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任公在会稽山下静坐冥想,于海中找到一座寺庙。
新建的净观堂常常被访客探索,他们幽静地寻找着佛法的踪迹。
屋檐高翘,仿佛能穿越风雨,挥毫泼墨时,如彩虹霓裳般绚丽。
年老后我生活在尘世中,向东望去,道路似乎变得迷茫,怕找不到归宿。

注释

任公:指诗人自己或某位尊称的长者。
会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浙江绍兴一带。
招提:佛教寺庙的别称。
净观堂:指寺庙中的一个清净、供人静思的堂舍。
幽寻:悄悄寻找,暗中探索。
飞檐:屋檐向上翘起,显得高挑。
洒翰:挥洒笔墨,形容书法或写作。
虹蜺:彩虹和霓虹,比喻色彩斑斓。
投老:年老时。
黄尘陌:形容尘世,世俗生活的地方。
恐迷:担心迷失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古高僧招提的崇敬之情。"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表明诗人在海边偶遇一位类似招提这样的高僧,这里的“任公”可能是对这位高僧的尊称或者别名。“净观堂新搆,幽寻客屡携”则写出了诗人常到一座新的净观堂去寻访那些喜欢清净之地的游客。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这一句通过对建筑和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感受。飞檐即屋檐,檐角处常有风吹雨斜,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洒翰”则是指落笔成文,或许暗示着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此。

最后两句"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未来方向的思考。黄尘陌即是尘世的道途,投老可能意味着随波逐流或者是向老年迈进;“东看路恐迷”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诗人面对未知的道路感到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豫章道中次韵答曾子固

离别何言邂逅同,今知相逐似云龙。

苍烟白雾千山合,绿树青天一水容。

已谢道涂多自放,将归田里更谁从。

庞公有意安巢穴,肯问箪瓢与万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读镇南邸报癸未四月作

赐诏宽言路,登贤壮陛廉。

相期正在治,素定不烦占。

众喜夔龙盛,予虞绛灌憸。

太平讵可致,天意慎猜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题友人郊居水轩

田中三亩宅,水上一轩开。

为有渔樵乐,非无仕进媒。

槎头收晚钓,荷叶卷新醅。

坐说鱼腴美,功名挽不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友人壁

茆檐前后欠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

涧水绕田山影转,野林留日鸟声和。

萧条鸡犬逢人少,想象乾坤发兴多。

世事不如闲静处,知君出处意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