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壁

茆檐前后欠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

涧水绕田山影转,野林留日鸟声和。

萧条鸡犬逢人少,想象乾坤发兴多。

世事不如闲静处,知君出处意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开篇“茆檐前后欠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的情景,“茆檐”指的是田野间的小道,“松萝”则是树木与藤蔓交织的意象,诗人似乎是在寻找一处适合静养之地。

接下来的“涧水绕田山影转,野林留日鸟声和”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其中“涧水”指的是小溪流水,“绕田山影转”则表现出水流随着山势的曲折而变换光影,而“野林留日”则是指树林中阳光被挡留,形成了一片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人还捕捉到了“鸟声和”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天然的和谐。

第三个四字句组为“萧条鸡犬逢人少,想象乾坤发兴多”,其中“萧条”意味着清冷寂静,“鸡犬”则是乡村生活中的常见声响。诗人表达了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与世隔绝,感受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最后一句“世事不如闲静处,知君出处意如何”,则是对友人的提问或劝告,从字面上看,是询问对方对于这样的生活情境有何感慨,但从深层次理解,可以认为诗人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传递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王安石以其特有的笔法,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色交织,创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诗境,让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怀,还能从中体会到一种超脱物欲、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

明时俊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

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

风玉萧萧数亩秋,箨龙名为道人留。

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

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

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朱郎中白都庄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

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

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

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汤泉壁示诸子有欲闲之意

吟哦一水上,披写众峰间。

偶运非彭泽,留名比岘山。

君才今卨稷,家行古原颜。

平世虽多士,安能易地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