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仲祠下见先太仆手墨涕泪染毫成八韵

舟维水市寒,远见任城暮。

两岸积人烟,有祠祀子路。

前阀垂丹青,后箧开铅素。

惊看父手题,悲使儿魂仆。

铮铮言可闻,簌簌泪如注。

只今蒲绿深,何似淮黄怒。

事嗟往境驰,政觉留神顾。

怜予负笈趋,此去将谁遇。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仲祠时,偶然见到先太仆的手迹,其中满载着泪水与情感,引发诗人深深的感慨与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往事的追忆。

首句“舟维水市寒”,以寒凉的氛围开始,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考。接着,“远见任城暮”描绘了诗人远眺任城傍晚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悠远而略带忧郁的意境。

“两岸积人烟,有祠祀子路”点出了仲祠的存在,子路作为儒家七十二贤之一,其祠堂的存在不仅象征着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寄托了人们对道德与智慧的向往。

“前阀垂丹青,后箧开铅素”描述了祠堂内的装饰与陈设,丹青与铅素分别代表了绘画与书法艺术,体现了对子路精神的传承与颂扬。

“惊看父手题,悲使儿魂仆”是全诗情感最为浓烈的部分,诗人仿佛看到了先太仆在书写时的场景,那份深情与哀愁,让人心生共鸣,感受到历史人物与后世之间的情感联系。

“铮铮言可闻,簌簌泪如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通过声音与泪水的描写,展现了先太仆话语中的力量与情感的激荡。

“只今蒲绿深,何似淮黄怒”对比了当前与过去的情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人物精神的永恒追求。

“事嗟往境驰,政觉留神顾”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既感叹于过往的逝去,又意识到当下与未来的重要性,强调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

最后,“怜予负笈趋,此去将谁遇”表达了诗人个人的处境与期待,暗示了在追寻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与未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手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道德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

冯伯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烟雨楼望月

滮湖此夜月常满,游子数年才得还。

老去不谙新世路,醉中犹识旧家山。

波光潋滟浮青雀,桂影婆娑拥翠鬟。

最是横江羽衣客,数声清唳落人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海盐观海

长堤东望浩无埃,万里沧溟一鉴开。

石柱近从潮外落,沙棠遥向日边来。

吞天隐见苍龙角,仙岛参差紫凤毸。

便欲乘风慕冲举,不知何处是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松皋积雪

东郭先生坐小舲,雪中棹入荻芦汀。

江天漫漫迷归路,犹认松头数点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苧村烟雨

谁道城东烟雨多,半村桑柘半村莎。

山深不识朱衣吏,春社年年燕子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