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总非家。
临行有恨君知否,不见篱前稻著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别诸周二首(其一)》中的第一句。诗人通过描绘风中摇曳的孤篷,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孤寂与飘零之感。"风送孤篷不可遮",写出了诗人独自乘船出行,即使帆篷也无法完全阻挡风雨的侵袭,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不安。接着,他强调无论是在山中还是城里的暂居,都不再是他心中的归宿,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临行有恨君知否",诗人表达了离别之际的遗憾和无奈,暗示了他对即将分别的朋友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不见篱前稻著花"以景结情,通过想象篱笆前稻谷开花的田园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眼前无法目睹的美好时光的惋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境,寓情于景,富有感染力。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三面青山围竹篱,人间无路访安危。
扶筇共坐槎牙石,涧水悲鸣无歇时。
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
蚕上楼时桑叶少,水鸣车处稻苗多。
粲粲来禽已著花,芳根谁徙向天涯。
好寻青李相遮映,风味应同逸少家。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