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当涂典午事纷纭,西蜀山川付暮云。

我到岘山无泪洒,秋风曾拜卧龙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岘山》由清代诗人刘震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当涂典午事纷纭”,开篇即以“当涂”二字点明地点,暗示历史背景,而“典午”则暗指朝代更迭,以“事纷纭”三字描绘出历史变迁中的复杂与混乱,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历史氛围。

次句“西蜀山川付暮云”,将视线转向遥远的西蜀之地,以“山川”象征历史的广阔与深远,“付暮云”则寓含着历史终将逝去,如同日落时分的云彩,既壮丽又略带悲凉,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感伤的主题。

后两句“我到岘山无泪洒,秋风曾拜卧龙坟”,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岘山,作为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之地,此处“无泪洒”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英雄的内心平静与敬仰,而非单纯的哀伤。而“秋风曾拜卧龙坟”则以具体行动展现了对诸葛亮的深切缅怀,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卧龙坟则是诸葛亮的墓地,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智谋与忠诚的崇高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逝去英雄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时间流转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11)

刘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毕孝子宁古塔负祖父骨归里

混同江畔沙草黄,阴云昼翳天无光。

羁囚廿载老为鬼,往往夜哭思家乡。

虬山孝子痛父戍,赍志穷荒愿身赴。

蕙兰憔悴悲春晖,早向秋风委霜露。

铁岭辽河五十秋,旅魂漠漠伤淹留。

鸡竿明诏下鳌禁,忽许枯骼还山丘。

孝子遗孤年已壮,帝阙奔号请归葬。

西曹求檄颁故迟,踯躅京华家破丧。

万里穷多事远征,饕风密雪逾长城。

呵冰须发晓每冻,闻角区脱宵常惊。

幽泉负骨旋乡里,马鬣齐封堂斧似。

两世精诚事竟成,不愧一门双孝子。

形式: 古风

七夕妙高台坐月

今夕天风爽,吹余到十洲。

瑶台孤岛夜,银汉半轮秋。

潮响龙移窟,江明鹊起楼。

凭栏星斗近,指点说牵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白沙王翁百岁

住世凭何术,遥遥到百年。

数君强仕日,还在乱离前。

地老千头橘,囊存万历钱。

儿孙满阡陌,都种白沙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中秋月蚀

秋半蟾光彻底清,妖蟆残夜蓦然生。

匣开尘土蒙金镜,盘弄泥丸污水晶。

自满定知多外侮,处高原忌太分明。

广寒宫阙愁昏黑,斟酌姮娥秉烛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