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伤春词十二首(其十二)》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首句“和气为祥戾气殃”,以“和气”与“戾气”对比,象征着和谐与冲突两种力量在世间的作用,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年来此理惯思量”则表明诗人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已经深入骨髓,年复一年,这种思考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良夜清歌地,遽作空王撒手场”两句,将场景从日常生活的温馨转向了死亡的冷酷。良夜清歌之地,本是欢乐与美好的象征,却突然变成了空王撒手的场所,即死亡的现场。这种转折强烈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死亡的不可预测性。
“生性难驯原虑汝,遗孤返哺竟无娘”这两句,通过描述生前难以驯服的性格以及死后遗孤无人照料的境况,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命运的同情与哀悼。生前的个性与行为,即使在死后也难以改变,而遗孤的处境更是让人感到深深的悲痛。
最后,“香山未老恩情重,谱作哀词当悼亡”两句,以“香山”代指逝者,表达了对逝者深厚的情感与怀念。即便逝者已逝,但他们的恩情依然重于泰山,诗人通过谱写哀词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深刻洞察,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