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泥蟠蛰卧久潜踪,一旦青云得路通。
利物济人功已了,却遗凡骨返仙宫。
这首诗名为《龙洞》,作者是宋代诗人郑国辅。诗中描述了一条龙从长久的潜藏状态中觉醒,终于得以飞升青云,实现了它的使命——造福人间。完成了济世利人的大业后,它舍弃了凡胎,返回了仙宫。整首诗寓言性强,借龙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道德完满的赞美。诗中的“泥蟠蛰卧”、“青云得路”、“利物济人”、“返仙宫”等词句,充满了神秘与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的精神风貌。
不详
山泉漱玉琴,尘世谁知音。
植杖憩于此,顿消名利心。
满眼青山倦应酬,小亭回护颇知休。
撚髯索句空归去,疑在飞来峰上头。
终日湍流怒作声,凭栏便觉耳根清。
龙君雅欲助奇观,故把银瓶泻水晶。
去县十八里,传名千万年。
三山空隔海,一柱独擎天。
骖驭歌司马,烧丹扣葛仙。
谁云尘俗骨,亦得嗣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