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学许公挽诗(其一)

粹德山藏玉,高标木秀林。

三朝侍枫禁,列郡憩棠阴。

文翰家声在,规模国计深。

盖棺头正黑,空负济时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纯洁的美德如山中藏玉,高尚的品格使树木在林中出众。
我在三个朝代侍奉枫宸宫,遍历各郡也在棠荫下休憩。
家族的文学传统犹在,治国方略深远影响国家大计。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仍保持清廉,遗憾未能实现济世救民的愿望。

注释

粹德:纯洁的美德。
山藏玉:比喻美德深藏不露。
高标:高尚的品格。
木秀林:树木在林中出众。
三朝:三个朝代。
枫禁:枫宸宫,古代皇宫。
列郡:遍历各郡。
憩棠阴:在棠树荫下休息。
文翰:文学和书法。
家声:家族声誉。
规模:规划和规模。
国计:国家大计。
盖棺:临终。
头正黑:指品行端正。
空负:白白辜负。
济时:救济时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弥逊所作,名为《龙学许公挽诗(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

首句“粹德山藏玉,高标木秀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其中“粹德山”可能是虚指某一山名,而非具体的地理名称。这里的“玉”和“林”都是吉祥之物,“粹德山”藏有美玉,意味着内在的品德高尚;而“高标木秀林”则形容树木挺拔如林,象征着气节不凡。

次句“三朝侍枫禁,列郡憩棠阴”中的“三朝”通常指代三代帝王,即夏、商、周之意,或可理解为长时间的服务。这里的“侍枫禁”和“列郡憩棠阴”则是在形容古人忠诚守职,宦官执掌封疆,如同森严的林木。

第三句“文翰家声在,规模国计深”中的“文翰”指的是文学与书法的才能,而“家声在”表明此才华横溢,家族之中有着不凡的文化积淀。"规模国计深"则显示出对国家大计和治理方略的深刻理解。

末句“盖棺头正黑,空负济时心”中的“盖棺头正黑”形容的是古代官员戴的帽子如同乌黑色的棺木,象征着重大的责任和职责。而“空负济时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的关怀与无力回天之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古人品德和才能的赞颂,流露出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政治局势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于山水之乐以奉寿母而末章以忠孝诏诸来者寓意深矣索诗寄之(其二)

庭前兰玉走斑衣,堂上埙篪乐寿卮。

永昼牙签纷简帙,深庭豹尾卧旌旗。

笑谈自有江山助,勋业从来草木知。

许国尚馀忠鲠在,此心还与岁寒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丞相张公筑室湘江之上若欲远人间事尽心于山水之乐以奉寿母而末章以忠孝诏诸来者寓意深矣索诗寄之(其一)

蕙櫋兰橑湿青红,衡岳湘江一望通。

晓日云烟随几杖,春风花草近房栊。

赤松未结忘机伴,绿野聊从避俗翁。

更欲将心何处尽,山河全露妙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叶成父尚书见留之什

山外孤云出寸岑,营巢其下一枝深。

久从泛宅浮家伴,未遂穿云渡水心。

百里跻攀方着屐,十年交旧欲分襟。

西风落日非无恨,归卧桑榆惜寸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漳州邓教授二首(其二)

十年猿鹤共萧萧,世事驱人肯见饶。

老态岭云风更急,壮心炉篆日还销。

催科政拙民犹病,禦侮才疏盗正骄。

强拾陈言续清唱,却惭横槊按戎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