㝛摄山幽居僧舍次日略览山中诸胜逮暮遂归

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

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

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

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

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

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

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

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摄山的一次幽居之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四季变换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的生活气息。

诗的开头“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五月时节,暑气尚未太过强烈,经过一场雨水之后,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接着“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处的村落也变得模糊而遥远。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一同前往幽静的山中居住地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描述了傍晚时分,山中的鸟鸣声带来一丝凉意,崦嵫山的微风吹拂着乘坐的篮舆,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描绘了山中树木错落有致,夜晚一盏灯火在轩窗前闪烁的情景,充满了诗意。“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则表现了夜晚在佛龛旁休息,餐桌上摆放着山中新鲜蔬菜的场景,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食物的喜爱。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描绘了清晨时分,白云环绕在绿林之外,鸟儿在朝阳初升时啼叫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写出了作者在清泉边洗漱,手持拐杖漫步的情景,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描绘了山间杂乱的石头围绕着树根,仿佛是层层叠叠的云涛,形象生动。“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则写出了在云雾缭绕的山径中穿行,仿佛踏空而行的奇妙感受。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描绘了寺庙的深远路程和沿途的宫树,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写出了高大的松树为行人遮阳,道路显得格外清凉。“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描绘了正午时分,没有遇到其他访客,只有钟声和鱼儿的声音相伴的宁静场景。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写出了回望山中景色时,发现山路曲折蜿蜒的景象。“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表达了作者对最高峰的向往,但因体力有限而未能攀登。“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渴望。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写出了作者再次与山中僧人约定,期待下次能欣赏到岩桂盛开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在山中幽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九月八日偕叶治三陈硕士从弟仪筐侄彦卬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

万事靡弗改,谁能测所终。

蒋山自齐梁,幢盖浮屠宫。

安知明祖宅,毁塔迁志公。

何怪三百年,寝阙生蒿蓬。

我来谒松下,黄槁閒霜丛。

故事识已少,今帝德良隆。

守吏卫樵苏,金碧馀穹窿。

环峰嶂东南,西眺旷青空。

郭外隐大江,杳来逝无穷。

杖策越断桥,攀跻入岩东。

密树欲无径,凉飙激榛中。

颓垣外已尽,立殿中犹雄。

想见徙建初,颇极匠制工。

老僧为设餐,共语斜阳红。

窴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

人归壑谷闭,深翠澹濛濛。

林杪馀塔顶,盘鹘下秋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良医行赠泾阳张孝廉

自古良医多出秦,孝廉晚出当其伦。

授受无从古术绝,山川灵异能通神。

一战燕山屈群士,殿侧裁文奏天子。

谓知弓冶继家声,孰料刀圭起人死。

江山地有金陵壮,万室曾城压江上。

乃翁强项困为宰,令子活人譬良相。

经营智出非禁方,痛瘝情切方无恙。

老夫卧病常兼旬,赖子每过情愈亲。

已信发蓍遄有喜,况闻快论伛可伸。

君家孝友称义门,诏书褒使薄夫敦。

乃翁行古非俗吏,馀庆那不遗后昆。

帝所谐声待《韶夏》,天池奋翼须鹏鲲。

地中生木象慎德,况年甫逾冠加元。

术如和扁固小技,文高潘陆犹无论。

巀辥终南气未已,当今相国诚贤矣。

安知人无迈古才,更与成周闳散比。

老夫未死得君医,拭目人閒有见时。

愿子勉学致其大,一世膏肓皆可治。

形式: 古风

与张荷塘论诗

薰莸非同根,鹓鸱岂并处。

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

青岩万仞立,丹凤千里翥。

宝气照山川,芳华出雾雨。

快此大美聚,亦使小拙妩。

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

焉知难易外,横纵入规矩。

小黠弄狡狯,窥隙目用鼠。

不知虎视雄,一啸风林莽。

哓哓杂市井,喁喁媚儿女。

至言将不出,曩哲遭腹侮。

谓获㫺未搜,颇疑今者愈。

嗟哉余病耄,柰此众簧鼓。

弦上矢难留,蓄愤终一吐。

不期得吾心,君先树帜羽。

将埽妄且庸,略示白与甫。

病几偶对论,阳气上眉宇。

东南百俊彦,解者未十五。

寡和君勿嫌,终世一仰俯。

有得㫺几人,屈指君试数。

形式: 古风

访坳堂观察于城南宝光寺释皓清亦至读观察近诗数十首雨中共至皇姑寺作诗二首(其一)

江雾带长干,南望尽苍碧。

何处使君居,空山少人迹。

东风㲹林影,径草含新色。

数转造精庐,遂尔逢巾舄。

漠漠寒云光,幽幽丈室白。

山僧共披帷,飞雨飒沾席。

清言接今玆,高文自曩㫺。

真性不容遏,笔墨偶流溢。

结习诚未忘,固已遗喧寂。

诛茅钟阜巅,邀君共晨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