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春宵听雨二首(其一)

帘隐灯疏,梅含香细。可怜人醉东风里。

密云纤雨糁长空,丝丝点点三更矣。

旧梦谁寻,新诗难记。薰笼只索和愁倚。

数来已自费工夫,由他迸做春江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春宵听雨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范贞仪所作,描绘了春夜听雨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

首先,“帘隐灯疏,梅含香细。”这两句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帘幕轻掩,灯光稀疏,梅花在暗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里运用了“隐”、“疏”、“细”等词,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可怜人醉东风里。”一句将读者引入一个更加生动的场景,似乎有人在春风中陶醉,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这里的“醉”字不仅指身体上的沉醉,也暗示了心灵的沉浸与享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喜爱与向往。

随后,“密云纤雨糁长空,丝丝点点三更矣。”描述了春夜细雨绵绵的情景。密布的云层中夹杂着细小的雨滴,它们如同丝线一般,在空中轻轻飘洒,直到深夜。这种细腻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深沉。

接下来,“旧梦谁寻,新诗难记。”这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回忆的追寻与对新事物的探索之间的矛盾感。旧日的梦境难以寻回,新的诗歌创作又难以记住,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记忆模糊的感慨。

最后,“薰笼只索和愁倚。数来已自费工夫,由他迸做春江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薰笼(香炉)与愁绪相伴,暗示了内心的沉重与复杂。数不尽的工夫与努力,最终化为春江之水,象征着情感的释放与自然界的融合。整个画面既有情感的深度,又有自然的广阔,给人以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综上所述,《踏莎行·春宵听雨二首(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听雨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追求。

收录诗词(44)

范贞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春宵听雨二首(其二)

林外风狂,庭前雨细。两般酿做愁滋味。

孤灯暗淡欲残时,檐牙滴沥犹无已。

既不堪听,又难得睡。惊人梦也无头尾。

可能把我恨千端,和他并做春江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蝶恋花.暮春

春暮寻春芳草岸。绿暗红稀,已把韶华换。

隔树犹闻莺语乱。柳丝不挽春回转。

杜宇啼残春梦短。脉脉离愁,人比春还远。

把酒问天天不管。罗衣飞得春花满。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送春

杜宇催春归意切。寂寞黄昏,门掩梨花月。

未解丁香犹自结。东风懊恼成轻别。

灯晕影摇明又灭。面壁迟迟,清漏频频彻。

谁与惜花人共说。春归仍有来时节。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后庭宴.别衡阳夫人后作

鸟雀喧阗,亭台闭阒。窗儿坐得残阳黑。

孤帆灯影应无眠,江风凄咽渔舟笛。

藉君林下风清,消我回肠痴癖。

而今依旧,重叠新愁入。何日梨花酒,再听夫人瑟?

形式: 词牌: 后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