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沈王殿下

遥忆池台丛桂芬,岂堪风俗寄河汾。

路通万树偏秋色,城隔千山更暮云。

明月每驰天外梦,寒砧不比邺中闻。

西来知遇嗟衰老,别馆孤灯坐夜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寄上沈王殿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首联“遥忆池台丛桂芬,岂堪风俗寄河汾。”以“池台丛桂”象征美好的回忆与友谊,而“河汾”则暗示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

颔联“路通万树偏秋色,城隔千山更暮云。”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树木、道路、城市、山脉、暮云,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颈联“明月每驰天外梦,寒砧不比邺中闻。”将梦境与现实对比,明月在天外的梦中显得格外明亮,而现实中却只有寒风中的砧声,没有邺中(古代地名,这里泛指古代繁华之地)的热闹与喧嚣,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无奈。

尾联“西来知遇嗟衰老,别馆孤灯坐夜分。”点明了诗人年事已高,面对西来的知音,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在别馆中,一盏孤灯陪伴着他度过漫长的夜晚,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我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忆茅山兼寄黄淳夫逸人

秣陵佳气日氤氲,句曲逍遥鸾鹤群。

诸洞藏真开石髓,三峰拔秀出江云。

松间月挂清秋影,天上星罗太古文。

早晚黄生换仙骨,相期南去访茅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朱道甫留酌分得秋字

为爱君才王勃流,樽前相对赋高秋。

关山回首偏多路,风雨惊心各一楼。

老去自知能放达,古来谁不重交游。

匣中宝剑藏灵异,莫使龙光天外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王大参明甫之秦中兼寄张方伯子文

岛夷能禦待论功,歌起渔樵吴会同。

兵甲威名悬海上,旌旄行色入关中。

金城远抱山河地,宝气犹存秦汉宫。

君见张衡正秋兴,三峰欲赋两争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别张佥宪肖甫之颍州兼忆徐太守子与

浮云蓟北叹相违,旧社词人各是非。

谪后两迁心事定,醉中多赋宦情微。

黄花含笑孤秋色,白雁离群几夕晖。

颍上有怀徐干远,建安风调迩来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