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谣常熟县作

筑城入荒草,白沙无烟莽浩浩。

筑城上高山,崩崖错崿青冥间。

我生不辰可奈何,昔日防胡今备倭。

冯冯一杵复一杵,丁夫如云汗如雨。

星火出门露黑归,野田苗稀黄雀飞。

今年县官复征税,城下相逢只垂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筑城谣·常熟县作》描绘了边疆地区筑城的艰辛与百姓的苦难。诗的前两句“筑城入荒草,白沙无烟莽浩浩”,展现了筑城工人们在荒凉、空旷的环境中辛勤劳作的场景,环境的荒芜和工作的艰难可见一斑。

接下来,“筑城上高山,崩崖错崿青冥间”进一步描绘了工程的险峻,山势陡峭,劳动条件极为艰苦。“我生不辰可奈何”表达了诗人对时运不济的无奈,暗示了筑城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从“昔日防胡今备倭”可以看出。

“冯冯一杵复一杵,丁夫如云汗如雨”通过密集的劳动节奏和比喻,生动刻画出丁夫们挥汗如雨、辛苦劳作的情景。“星火出门露黑归,野田苗稀黄雀飞”则描绘了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直到天黑才疲惫归来,农田里作物稀疏,只有黄雀在飞,渲染出一幅凄凉的画面。

最后两句“今年县官复征税,城下相逢只垂泪”,揭示了筑城背后的社会矛盾,尽管丁夫们疲于筑城,但官府仍征税不断,这使得他们在城下相遇时只能含泪相对,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筑城的艰辛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明代边疆地区社会现实的沉重一面。

收录诗词(92)

王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鹘行赠陈少岳兵宪

九月十月天有风,江门万里吹云空。

霜寒草枯野火灭,雉兔飞穴原田中。

韝上苍鹰卸绦縼,目睛滚粟势力雄。

横霄瞥电翻曙色,下捎平冈吻血红。

君不见汾阳令公今在朝,两河兵甲不敢骄。

又不见白衣将军世莫比,才脱兜鍪虏夜徙。

何况区区东峤夷,朝食即为齑粉期。

仍将大勇存恩信,载戢干戈包虎皮。

形式: 古风

官军来

白鹤铺前沙日黄,湖渚草长倭走藏。

柘林旧贼骄不去,新舶正发南风狂。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

湖南六郡多旌旗,贼势西来疾风雨。

城头戍鼓声如雷,十城九城门不开。

刲羊宰牛具宿酒,日夜只望官军来。

形式: 古风

团兵行

销镵钁,铸刀兵,佃家丁男县有名。

客兵贪悍不可制,纠集乡勇团结营。

宁知县官不爱惜,疾首相看畏占籍。

奔命疲劳期会繁,执戟操场有饥色。

星火军符到里门,结束戎装蚤出村。

将军令严人命贱,一身那论亡与存。

保正同盟卫乡里,何期远戍吴淞水。

极目沙堧白骨堆,向来尽是良家子。

形式: 古风

杨山人寻仙歌

鬒发尽白雪垂肩,玉颜桃花如少年。

人言世事了不对,坐中往往爱逃禅。

一朝寻仙游五岳,踏穿芒鞋不停脚。

朝登快阁挹流霞,暮宿云房捣灵药。

会言曾见裴庆父,弃妻走入真人府。

卧处草深三尺余,每入空山骑饥虎。

陌上忽逢铜鼓张,一片青毡单掩阳。

暝归岩洞抱龙宿,腥涎满身闻异香。

大岳人传大造化,夜走深山及奔马。

人问真言一字无,只把圆圈手中画。

后来作者张雪樵,雪山枯坐影萧萧。

自云参透元宫事,已见三花顶上飘。

龙宫主人杨伯雨,啬精炼形如处女。

百尺梯桥万丈潭,携至希夷讲经处。

七星岩下张光明,施药归来眼倍青。

怪松无枝洞底黑,日日鞭龙上太清。

大聂小聂见最晚,气爽神清意诞散。

半榻山云千卷书,相过一饱黄精饭。

归来招予早避名,人间寂寞道初成。

盘陀石上跏趺坐,固守虚无专养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