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陈衡的《戏马台诗(其六)》描绘了戏马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独特感悟。
首联“戏马台高叠翠重,兴来登览赏危峰”,开篇即以戏马台的高耸翠绿为背景,引出诗人的兴致勃勃,登高远眺,欣赏着险峻的山峰,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充满诗意的景象。
颔联“影移亚父坟前月,声掩阇黎饭后钟”,运用对比手法,将月光下亚父坟墓的静谧与阇黎饭后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宁静又略带悲凉的画面,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沉浮。
颈联“狡兔未拴烹猎狗,张良那得际云龙”,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际遇的感慨。张良与狡兔、猎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英雄在复杂世事中的挣扎与无奈,而“际云龙”则象征着英雄的机遇与命运的转折点,表达了对英雄未能把握住机遇的遗憾。
尾联“回听大唱歌风句,幽涧人人恨碧松”,以“大唱歌风句”这一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幽涧人人恨碧松”的描述,表达了对英雄虽逝,但其精神永存的感慨,以及对英雄未能得到后人真正理解和尊重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戏马台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