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方所作的《偈颂十五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中运用了禅宗的修辞手法,以十字街为喻,探讨了修行者在悟道过程中的境遇与心态。
"十字街中六不收",十字街象征着人生的复杂道路,六不收则暗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六种难以把握或放弃的情况,这六种情况可能是对欲望的放纵、对痛苦的逃避、对外界诱惑的屈服、对自我认知的模糊、对佛法理解的偏颇或是对修行成果的过度自信。
"本来面目绝踪由",这里的“本来面目”指的是修行者的本性或真实自我,而“绝踪由”则意味着这种真实自我在世俗生活中往往被各种外在因素所遮蔽,难以寻得。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需要通过内心的探索和外在实践,才能逐渐揭示出自己的本真。
"纵饶悟得分明去",即使修行者能够领悟到真理,明白自己的本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修行的终点。这里的“去”字,暗示了悟道后的修行者仍然需要继续前行,不断深化理解和实践。
"已落侬家第二头",最后一句中的“侬家”可以理解为“我的家”,这里使用了一种比喻的手法,将修行者悟道后的状态比作回到了“我的家”的第二层,意味着虽然已经有所领悟,但真正的修行之路还远未结束,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悟道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它提醒我们,悟道并非终点,而是修行旅程中的一个阶段,真正的修行在于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